阎崇年新作《御窑千年》首发 “瓷器之路”传递中华文化
5月9日,“御窑文化 薪火千年——《御窑千年》新书发布会”在三联韬奋图书馆举行新书发布会。该书是一部历史学家撰写的瓷器文化史,重在探讨宫廷与御窑瓷器的历史与文化之关系。《御窑千年》是著名历史学家、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被誉为“百家讲坛”开坛元勋——阎崇年的最新力作,是一部历史学家撰写的简明瓷器文化史,重在探讨宫廷与御窑瓷器的历史与文化之关系。发布会上名家汇聚,以瓷器为切入点纵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承。会议由三联书店总编辑翟德芳主持。
中共景德镇市委常委、秘书长吴隽先生表示:“阎崇年先生是德高望重的学者、文化大家,也是我们景德镇的老朋友。在2015年的景德镇瓷博会期间,年近八十岁的阎老出席活动,著述立论。在这个浓浓的书香背后,也凝聚着阎老对中华陶瓷文明的守护情怀,也凝聚着阎老对景德镇的一份钟爱之情。对于享誉全球的世界瓷都,景德镇为皇室制作瓷器近千年,形成了独特的御窑文化。御窑以汇各地良工之精华,以精益求精、百里挑一的严格,很好的诠释了工匠精神,也奠定了景德镇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瓷器中心地位。海上的瓷器之路与陆上的丝绸之路相会,世界由此认识了中国。御窑不仅属于景德镇,也属于中国和全世界。《御窑千年》站在世界的维度,以历史的眼光向大家讲述了一座匠心独特的景德镇。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也在‘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的背景下,无论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还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等方面,景德镇都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书籍是知识和智慧的载体,是文明交流的桥梁。相信阎老的《御窑千年》一定会为景德镇与世界对话打开一个新的窗口,讲述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故事,倾听中国声音。”
著名文物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年先生表示:“关于对于《御窑千年》这本书,是阎崇年先生的精心细琢编著的专著,《御窑千年》也是大家人所共知,是景德镇独特的世界名镇,也是跟皇家有一脉相承的联系。阎先生本人是研究明清史的,因为他文才丰厚,学识博大精深,对于明清史研究的深透,同时与瓷器结合在一起,谈谈皇家御窑烧造瓷器的历史背景有多方面的素材。所以我在多年的陶瓷研究,我能看到这本书也是一个好的教材。我看到这本书翻了一翻,内容看来很丰富。所以这本书也是我学习的一本好著作,在这里我祝愿阎先生这本书要更广泛的传播开来,让现在面临着‘一带一路’,陶瓷源远流长的历史,再结合今天当今世界上对于中国的文化热,可以从这些角度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向世界各领域去散播,使世界各国的人更多的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
阎崇年着眼于御窑人与御窑瓷之间的关系,指出陶瓷的历史,也是陶瓷工匠的历史。尤其是御窑瓷器,它们的设计、生产都汇聚了当时最好的能工巧匠,代表了中国工匠的最好水平,体现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中国工匠精神。
阎崇年与出席《御窑千年》新书发布会的嘉宾合影
著名历史学家、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在致答谢辞时说道:“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就是两个字:感谢。对于各位在座所有的,以耿老为首的,鞠躬。鞠一个躬不够,表达不了我今天的心情。第二句话,还是感谢,还要鞠躬。第三句话,仍然是感谢。所以我给大家鞠三个躬。
我这么一本小书,惊动了这么多先生到这儿,心里非常不安。譬如说故宫,你们说的是《大故宫》,在这一圈坐着五位故宫嘉宾,其中三位院长,郑院长、王院长、晋院长,单院长在外面出差,他跟我说,阎老师,您这《大故宫》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首发式都参加了,我从来没有一个人参加一个人三次书的首发式,您是空前的,大概也绝后了。
除了故宫的三位领导,故宫的专家耿先生96岁高龄,亲临现场,说了很多鼓励我的话。吕成龙先生,我跟耿老说,您的助手吕成龙是三条龙:第一条是出生在山东龙口;第二条是在故宫工作;第三是他的名字叫吕成龙。耿老的助手都是“三条龙”,“成龙”的导师耿老更是值得我敬重。后来才知道成龙和我是老乡,所以这次书稿,我说您得看一看,我是外行,我学历史,我不学瓷器,你是陶瓷学院毕业的,又是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故宫研究院陶瓷研究所所长,您看完了我就放心了。他在百忙之中,25万字的稿子通看了一遍,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见。有几个错,责编张龙就修改了。总之,我对故宫,包括郑院长,一直非常感谢。故宫对我有回报,耿老的关照不用说了,一直到故宫看大门的。我进神武门,大概几十米远,在门口站着值班的,高喊:阎老师到,请!我当时心里头觉得这是故宫对我的一种鼓励和奖励,这个比挂什么大奖章荣耀都高。我有一次进东华门也没打招呼,坐在车上,说不让进,必须有里头证明。陪同人说“里面坐着阎老师”,回答:“说别瞎说”。一瞧是我,就说“请进”。我讲《大故宫》时,多次进故宫,看故宫的文物,故宫人对我的关心、照顾、支持、帮助,才有《御窑千年》的电视讲座系列和今天这本书。
我在故宫的三希堂、养心殿丈量的时候,郑院长、单院长都陪着,门外几十人围着,那是国家特级文物保护单位,一点不敢有闪失。这是第一。
第二,今天在座的老朋友和老领导,比如说叶小文主任,十年以前我就知道,因为您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但是一直没见过真人。那次在国家大剧院我见了,那时候我掏钱买了您的集子学习,那时候不认识。后来我受他邀请到社会主义学院做过一次演讲。叶小文先生长期做宗教局局长,为国家文化的发展,中外文化的交流,海峡两岸的交流作出巨大贡献。他在百忙之中还来莅会。有人问,你们有什么领导参加?我说有正部参加,还有几位副部参加。对不对?今天叶小文主任这么一座,还慷慨激昂的对我的鼓励,我是衷心铭记。
这部书的出版要感谢中国出版集团谭跃总裁。去年开会的时候,谭跃总在飞机上得到我有这么本书稿的信息,下飞机他就跟我聊,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出版。当天晚上在包头,谭跃总请吃饭,说阎老师这本书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出版,就三联吧。完了三联路总电话打到包头来,回来以后我们马上操作。去年9月份电视台开始录播,录一讲,交一稿,一直到今年二月二十一日录完,不到两个月书印出来了。不是我写得好,是书印得好。所以对于谭跃总,对于三联书店路总英勇经理、翟德芳总编辑,我就非常感谢。
美国人老说,出版社是作者的衣食父母。所以谭跃总、路总主动的要给出一本书我很感动。今天的会,刘海涛先生和宋志军先生在百忙中也来了。我们中国人需要一种胸怀。我这本书稿,其实宋志军先生上我家拜年说起来这个事。他当然愿意出了,后来听说三联出版,宋志军老师跟我说,我们的出版社小,编辑力量和发行力量相对比较弱,三联书店是老店、名店、大店,发行、编辑力量都强,你在那儿出我很高兴。多大的胸怀,而且今天亲自来了。我觉得我们这些出版家,我没有出书而从别人出书,我也很高兴,我也很支持。过去讲同行是冤家,新社会同行之间互相支持。特别今天两位都来了,而且他们都忙得很。
电视台“百家讲坛”制片人那尔苏来了。我跟“百家讲坛”打交道14年了,他们对我格外支持。开始必须要讲稿先审,后来交个提纲审,后来报个题目审,后来你怎么讲就是我们怎么编,就是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一直到昨天晚上,还跟我讨论,第五集、第六集中的两个字怎么用。所以,对百家讲坛所有人,我跟他们都成为好朋友。
在座的我们社科院王学勤院长,一直关心支持。前不久出版《古都北京》(中英法文版),《光明日报》登了三分之二的版面报道,他知道后马上指示院报全文转载,给予巨大的支持。
我的同学张永和,刚才吹乎我。他发表了50个剧本,如《风雨同仁堂》等等。得了好几个“五个一工程奖”,但他比较低调。我觉得当代健在的剧作家,一个人写50个剧本,而且绝大部分演出了,大概他是第一人。
启骧先生,我们认识多年了。《御窑千年》刚印出样书,他说我瞧一瞧。他一翻书,语出惊人,在第266页上的粉彩瓷碗,他说我们家过去我爷爷就用这碗吃饭,是宫里赐的,后来文革就没有了。启先生的第十世祖是康熙皇帝,第九世祖是雍正皇帝,他的爷爷是溥仪时的宫廷侍卫长,宫廷赐给他们家的。这个碗现在我想一个亿也买不了,上了耿老故宫图录,在电视台一广播,就更值钱了。启骧先生是著名书法家,我说您给写个“御窑千年”。他说好,横的竖的?我说:电视台要横的,出书要竖的,所以横的竖的各要一幅。耿老因为年纪大了,96岁,不敢惊动。我说耿老,我要出一本书,请您在书名页题个签。他说“什么字”?我说《御窑千年》。好,过一段时间就写好了。吕成龙先生就送给我了。耿老96岁,手一点不抖。当年故宫单士元老有一次一块吃饭,我说单老祝您高寿百岁,他说阎公此言差矣。他又说:“我上不封顶!”我今天也祝耿老高寿——上不封顶。
我还要感谢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委副主任,北京满学会终身荣誉会长、中国紫檀博物馆陈丽华馆长,一向给予支持。今天特意送来花篮,表示祝贺!
最后感谢景德镇。第一次到景德镇,是受古窑民俗博览区邀请参加全国文化遗产日古窑的系列活动。博览区有座“国保”镇窑,一窑能烧2万至3万件瓷器,要用大约7万至8万斤松柴,让我印象很深。作为一个文化人、企业家,陈武平先生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值得我们敬重。所以当谈到《御窑千年》的开篇时,张永和先生打电话说我们京剧开篇一定要“叫好”,《御窑千年》怎么开篇?我就想到古窑的大型铜像——窑神童宾,中国弘扬工匠精神,他为了烧窑纵身跳入窑中,奉献敬业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景德镇的市委宣传部领导对《御窑千年》给予巨大支持。有几次到电视台录播,家里车限行,是驻京办派车接送的。为了感谢,我请中央电视台在每集的片尾,都打上感谢两个单位:故宫博物院和景德镇市委宣传部。所以,我对故宫博物院和景德镇的领导,再次敬表谢意!”
文字来源: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古窑点火嘉宾:阎崇年
全民共享,约读历史!2017年6月10日“全国文化遗产日”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邀您与阎崇年老师一起分享共读《御窑千年》,翻阅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