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粽”情万里—窑窑带你穿越回古代过端午!

来源:景德镇古窑  发布:窑窑  发布时间:2016-06-09 11:54:38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端午节
端午节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

一生只够爱一人

现在,好不容易有个端午假期

还得计划着怎么拼假

避开人潮高峰期

这次不如放空一下

和窑窑穿越千年,看看古人是怎么过端午的~

叶子
悬艾人
悬艾人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叶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的功效;古人把艾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空中,剪成虎形称为“艾虎”;古代的妹子们争相佩戴,以避邪驱瘴。
叶子
射粉团
射粉团
唐代端午节流行一种据说是宫廷内流出的“射粉团”戏: 剥开几个用艾草汁浸泡过的黄米角黍,切成小块放在漆盘中,让客人们用特制的小弓箭射粉团,射中的人才可以品食。
叶子
系彩丝
系彩丝
汉代以青、赤、黄、白、黑五种色彩的丝线,扎成“长命缕”。这五种颜色很有讲究,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系在臂上,可以驱除瘟病、避邪止恶,同时还是一种饰品。
叶子
裹角黍
裹角黍
“仲夏端午,烹鹜角黍。俗以菰叶裹黍米……”这是晋朝太守周处写的《风土记》。鹜是鸭子,黍是粽子,烹鹜角黍,就是煮鸭子裹粽子,这和沈从文先生《边城》里写的风俗有相似之处。
叶子
采草药
采草药
“五日午时蓄采众药治病,最效验。”古人认为端午是采药季节,因为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与之相联系的还有蹋百草、斗百草(竞采花草,比赛多寡优劣)等野外游戏。
叶子
养鸲鹆
养鸲鹆
鸲鹆(qú yù),其实就是俗称的鹦鹉。古人发现了野生的鸲鹆有模仿人语的能力,于是将其捕来有意地调教驯化,而这个调教的最好时间据说就在每年的端午。
叶子
赐枭羹
赐枭羹
从汉武帝开始,端午赐枭羹给百官食用的做法一直延续到了清代。枭被认为是一种恶鸟,在端午节这一天赐大臣枭羹,其政治象征意义是驱逐恶人、奸臣。
叶子
观竸渡
观竸渡
端午节的重要节日活动当然是为纪念屈原的“龙舟競(jìng)渡”。 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死去,老百姓划船追赶拯救,驱散江中鱼鳖, 以免屈原的身体被吃掉。后人为了纪念,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风俗。

是不是觉得没有WiFi的古代生活也有滋有味呢

窑窑觉得,一些古人留下的习俗

我们也是可以继承和发扬的

有时候快乐就是这么的简单和纯粹啦~

窑窑祝大家端午吉祥!

端午忆

最忆不过是儿时奶奶亲手做的“乡”粽

赶快穿越回来吧

窑窑给你包粽子咯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