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齐互动 古窑文化旅游引热捧
清明时节,又是一年雨纷纷,虽然只有短短三天假,仍然挡不住公众踏青、外出旅游的脚步。
清明小长假来古窑探寻陶瓷文化的游客络绎不绝
随着互联网的发达,不用出门,你就能知道千年瓷都的发展史;打开手机,你就可以聆听最权威的陶瓷知识讲解。……如今,随着古窑景区与“互联网+”的亲密接触,这些愿望都已实现。
如果这样还不能满足你求知的心的话!那么,古窑景区内,“国宝级”的专家就在那等着你哦。
“周老师,烧窑用的柴都是松木吗?”“古代没有测温计的情况下,把桩师傅怎么把握火候啊?”......4月2日,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古窑景区迎来了每月一次的烧窑点火仪式。仪式一开始,国家文博研究员、景德镇古窑文化研究院院长周荣林就被一群好奇的游客给团团围住。
明清御用龙缸窑点火烧窑仪式现场
曾在儿时游览过古窑的杨小姐说,小时候的记忆中景德镇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冲击感,只是觉得这儿的瓷器比较多而已。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看了古窑微信里的古窑讲堂各位老师的讲座后,我才觉得以前游览太过走马观花,这里的每一座窑炉、每一个手工艺人原来都有故事。”杨小姐还没说完,也急忙凑到周老师身边提起了自己感兴趣的陶瓷问题。
很多人,不免产生疑问,古窑是如何让这么多的游客对陶瓷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的呢?
“中国游客的旅游行为和获取信息方式都在发生改变,而我们景区也正在对这种改变做出回应。”古窑景区副总经理洪玲说,不少游客对旅行过程的需求不再停留在走马观花的游览,而是向深度游、文化游转变。为此,我们在古窑的官方微信平台里特意推出了“古窑讲堂”这一栏目,邀请陶瓷业内的“国宝级”专家坐镇主讲传播陶瓷知识,同时结合每个月的烧窑点火仪式,游客现场向专家提问。这种线上+线下的互动,进一步增强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与以往烧窑点火不同的是,古窑此次点火烧窑仪式包含着一层特殊的意义。微电影《窑神童宾》将在同日杀青。“我们拍这部微电影,就是向童宾精神致敬!童宾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是一种工匠精神,就是一种敬业、诚信、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踏踏实实、认认真真追求完美的境界!”谈及微电影《窑神童宾》,周荣林颇有感触的说道。
“今天我们要点火的这座窑叫龙缸窑,在这个窑里面现在有一个大龙缸的胚胎,点火之后就要把它烧成龙缸的瓷缸。龙缸为什么叫龙缸?在古代,只有皇帝用的瓷器才能画龙的纹饰,这个缸上面用青花绘制龙的纹饰,只有皇宫可以用,所以叫龙缸。因为其体积很大的原因,也叫大龙缸。在古代,龙缸是很难烧制成功的,它代表了景德镇手工制瓷的最高技艺,同时,它展示出了景德镇瓷工的一种童宾精神,也就是工匠精神....”在随后的活动过程中,周荣林向游客详细的介绍了龙缸窑的由来及重要的历史意义。
为烧龙缸献身的童宾让窑烧之魂永不灭
“亲,你们景区的微信号是多少,我想关注一下!”在《窑神童宾》微电影拍摄烧制龙缸的现场,吸引了许多游客对古窑的好奇,纷纷添加古窑的官方微信,了解更多古窑的故事……
明清御用龙缸窑点火烧窑现场
在信息爆炸化、文化快餐化的今天,微信、微博、微电影,一场场以“微”字命名的潮流正纷至沓来,我们显然已跨入了“微时代”。而“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型视听样式,以其题材丰富、制作精巧、观看方便、互动性强等特点,也正在通过网络等新媒体平台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
古窑近来一系列线上线下互动,其陶瓷文化旅游已引发一片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