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保护 持续传承——景德镇明代葫芦窑再次挛窑
2016年3月28日,景德镇明代葫芦窑窑房内召开了明代葫芦窑挛窑开工启动会议,国家文博研究员 古窑文化研究员院长周荣林主持会议,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胡家旺、余云山、余和柱、余祖兴,古窑复烧部经理许文强等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周荣林介绍,明代葫芦窑于2010年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复建复烧成功,在国内外影响很大,中央电视台拍摄、播出了专题片《复活的葫芦窑》,距今已有6年,在烧过几十次窑后,这次重新挛窑,说明古窑民俗博览区对传统瓷窑的保护传承是常态、持续进行的。对景德镇“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意义重大。
胡家旺说:“葫芦窑这次重修重建,基本尺寸和原来的一样,在手法上总结前面的经验,加以改进,做得更好。古窑对技艺传承非常重视,我们要把这种传统手艺光扬光大。”
余云山说:“窑的转折点要改进,用耐火砖结墙,在不离开葫芦这种结构的前提下,把质量做好。按照图纸上的尺寸,结到哪量到哪。”
余和柱说:“这次维修葫芦窑,我们手艺人也希望比原来做得好,有问题会及时提出,保质保量,尽量做得更好。”
余祖兴说:“这次尽量认真、仔细,努力做得更好。”
会后,明代葫芦窑进入了挛窑施工。据了解,古窑第一次复建明代葫芦窑的时候,因为距明代300年,面临很大的困难。古窑一直秉持科学的精神,经过一步步摸索,获得成功。通过第一次的挛窑和以后几十次的烧窑,积累了经验,通过分析、总结,我们相信这次可以做得更好。
在挛窑前,古窑已经开过多次研讨会,对原窑炉进行了测绘,对窑磅进行了维护,技术、人员、材料等方面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古窑将继续发挥传统的“工匠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