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业习俗详细介绍

来源:景德镇古窑  发布:小鱼儿  发布时间:2012-07-04 09:10:52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景德镇瓷业习俗的所在区域主要是景德镇市城乡各地。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昌江河畔,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是赣东北的门户,素有“昌江通衢”之称,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生产某一特产而著称的古老的手工业城市.
  景德镇瓷业习俗文化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伴生物.考古调查资料显示,景德镇自五代小规模地生产瓷器,景德镇瓷业习俗也当始于五代.宋代,景德镇瓷业遥步发展到“村村窑火,户户陶蜒”的规模,景德镇瓷业习俗已具雏形.元代发明了“二元配方法,创制出精美优雅的青花瓷,极大地促进了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景德镇瓷业习俗.明、清以后,由于皇室在景德镇珠山设立御厂,加之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刺激了景德镇制瓷业的蓬勃发展.几乎所有散落在乡村的小窑作坊都集中到城区,形成了众多的手工业工场,吸纳了大量的从业人员,“窑户与铺户当十之七八,土著十之二三”。景德镇成为“五方杂处”, “十八省码头’的陶瓷大都会,为瓷业习俗文化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业习俗文化的突出表现是客籍瓷商队伍的不断壮大及瓷行、瓷庄和瓷号的大量涌现.各商帮都有自己的瓷行、瓷庄或瓷号.他们沟通了景德镇与外地的联系,也操纵了景德镇瓷器的运销.随之而来的各地风俗习惯也给景德镇瓷业习俗增添了新的内涵.
  建国以后,随着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和瓷业机械化生产的不断发展,景德镇瓷业习俗开始淡化,现已濒临消亡.
  “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在景德镇千余年的瓷业生产实践中,经外来文化与土著文化的互相碰撞,彼此渗透,逐渐 融合为极具地方特色的瓷业习俗,已成为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中的核心.其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文化之深邃,特色之鲜明, 是我国其它产瓷区无法企及的.她既是景德镇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景德镇瓷业习俗的所在区域主要是景德镇市城乡各地.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昌扛河畔,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是赣东北的门户,素有“昌江通衢” 之称,是全国首批4座历史文化名械中唯一一庄以生产某一特产而著称的古老的手工业城市.
  全境处于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形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平原兼备.茂密的拾 树、杉树、狼芨草及丰富的瓷石、高岭土、耐火泥,为景德镇制瓷业提供了充足的燃料和原料.昌江及其支流 南河,小南河、东河、西河、小北河等水系纵横交错,是维系景德镇制瓷业千年繁荣的生命线,也是景德镇瓷 业习俗形成、发展的重要自然条件.
  分布区域 景德镇瓷业习俗的分布区域主要是景德镇城乡.
1、城区以珠山御窑厂为中心,北起观音阁,江南雄镇”坊,经前街后街,至小港嘴,直抵甫河口.这种城镇格局自明代开始确定,一直延续到建国初期.该范围是景德镇瓷业民俗文化最集中、最重要的分布区域.
2、乡村主要分布在三处:其一,南河流域的湖田、银坑坞、三宝蓬、杨梅亭,黄泥头,塘下,盈田、湘湖等地;其二、小南河流域的柳家湾,宁村、丰旺、南市街、西漠、月山下、半路港等地;其三、东河流域的高岭、寿溪、瑶里、内瑶、绕南,长明,南泊等地.
  随着景德镇陶瓷海内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文化交流的频繁,景德镇瓷业习俗必然会有部分被传播出去,其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调查、研究.
历史渊源
   景德镇瓷业习俗文化是景德镇制瓷历史的伴生物.考古调查资料显示,景德镇自五代小规模地生产瓷器,景德镇瓷业习俗也当始于五代.宋代,景德镇瓷业逐步发展到“村村窑火,户户陶蜒”的规模,《陶记》描绘的“利坯,釉坯之有其法,印花,画花,雕花之有其技,井然规则,各不相紊”,至此,景德镇瓷业习俗已具雏形.元代发明了“二元配方法”,创制出精美优雅的青花瓷,极大地促进了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景德镇瓷业习俗.
  入明以后,由于各代皇帝都非常重视景德镇制瓷业,加之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刺激了景德镇制瓷业的蓬勃发展.到明中晚期,几乎所有散落在乡村的小窑作坊都集中到城区,形成了众多的手工业工场,吸纳了大量的从业人员.“窑户与铺户当十之七八,土著十之二三”,有了资本主义萌芽.“五方杂处”,“十八省码头”的陶瓷大都会为景德镇瓷业民俗文化在清代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清王朝袭明代旧制,在景德镇珠山设厂造瓷,并确立“官搭民烧”的管理制度,使“景德镇,……熙熙乎称盛观矣!”同乡会、行帮应运而生;各地会馆迅速发展;各种行规也日益增多;一些祭祀活动(俗称“做会”)盛行;产生了中秋节烧“太平窑’的习俗等等.至此,景德镇瓷业习俗文化体系已经形成.
  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业习俗文化的突出表现是客籍瓷商队伍的不断壮大及瓷行、瓷庄和瓷号的大量涌现.据《江西构筑沿革》所载,民国19年前有天津帮、广东帮、宁绍帮和关东帮等26个客帮.1954年的调查资料表明,建国前景德镇客帮瓷商已增加到33帮,几乎覆盖全国.各商帮都有自己的瓷行、瓷庄或瓷号。他们沟通了景穗镇与外地的联系,也操纵了景德镇瓷器的运销.这一时期因处在社会大变革中,新增加的瓷业习俗内涵丰富、生动,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建国以后,随着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和瓷业机械化生产的不断发展,景德镇瓷业习俗开始淡化,现已濒临消亡。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