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周荣林:景德镇传统瓷业纵观(三)

来源:景德镇古窑  发布:窑窑  发布时间:2016-04-25 09:36:05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各位游客、嘉宾,大家好!
  为更好地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陶瓷文化知识经典旅游景区,景德镇古窑精心策划、特邀国内相关行业顶级专家,为您打开文化知识宝库!
  传承中华文明,立足千年瓷都景德镇,向世界讲述中国陶瓷文化的神奇与魅力。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古窑讲堂,现在开讲!

 

 


  在英语中,大写的China指中国,小写的china指瓷器。
  郭沫若先生在景德镇写的诗云:“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
  瓷国、瓷都、瓷业、瓷器,一个“瓷”字,景德镇就这样和世界紧密联系着;经济、科学、艺术、文化,一个“瓷”字,景德镇就这样闪亮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还是一个”瓷”字,景德镇就这样在世界上创下了一个千年不衰的品牌。
百闻不如一见,走进景德镇,走进古窑,融人“瓷”的世界,才能领略到瓷都的文化深度,瓷业的科技高度和瓷器的艺术亮度。
  2000年10月17日,钱其琛副总理在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视察、游览,他欣然命笔写下了“奇瓷神韵”四个大字。走进景德镇感受陶瓷历史文化及其在今天的发扬光大,您能领略到景德镇瓷韵的神奇。
  ——周荣林:《千年瓷韵》(2004置镇千年)

  制瓷历史·早期陶事——景德镇五代以前的瓷业

  史志记载,景德镇制瓷从汉代开始,唐代的诗文确切证明,景德镇制瓷在唐代已有较高的成就,五代以后的景德镇瓷业成就已有遗址、实物证明,而且这种辉煌历经1000多年一直保持到今天。

 

 

  在景德镇境内的王港乡有新石器时期的磨制石器发现,说明至少在那时就有先民们生活在景德镇这片土地上,和世界各地的先民们的活动一样,火的发明和运用,带来了陶器的诞生。近年,在景德镇地区的蛟潭出土了商周陶器。史志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大概那时景德镇地区陶器和原始瓷器的生产已粗具规模,被后代瓷工奉祀为制瓷师祖的赵慨为晋代人。文献记载,南朝的陈(公元557年—589年)以来,当地人多从事瓷业,至德元年(公元583年)陈帝“诏新平以陶础贡建康”,说明这时景德镇地区的制瓷业已开始引起朝廷的注意。据载,隋炀帝(公元605年—617年)时,这里的瓷工烧造成功两座狮像大兽,贡于皇宫。

 

 

  唐代(公元618年—907年),景德镇地区瓷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唐代武德年间(公元618年—626年),第一次出现了窑的专称,镇民陶玉、霍仲初烧制的瓷器“莹缜如玉”,被誉为“假玉器”,“且贡于朝”,分别称为“陶窑”和“霍窑”。这时景德镇地区的瓷器也引起了文人们的咏颂,建中年间(公元780年—783年)颜真卿等文人游景德镇地区云门寺吟诗唱和,有“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之句,赞赏了此地的瓷和茶。元和年间(公元806年—820年)柳宗元代饶州刺史元崔写了《进瓷器状》,其中说这里的瓷器“艺精埏埴、制合规模”,“自无苦窳”,“克保坚贞”。这是景德镇地区在唐代具有较高制瓷水平的有力佐证。

 

 

  景德镇地区五代(公元907年—960年)时的制瓷成就,有大量被发现的窑址实物说明,胜梅亭、白虎湾、黄泥头是目前已发现的南方地区烧造白瓷最早的窑址。这些窑既烧青瓷,也烧白瓷,但白瓷成就最大,窑温已达到1150°C~1200°C,白度达到70%,对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和元、明、清瓷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