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御用窑将齐现古窑,十月瓷博再现辉煌!
近日,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的明清御用窑六式窑的爁熿窑挛窑开工,著名陶瓷专家、学者以及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齐聚古窑,对明清御用窑的爁熿窑营造施工进行指导。今天上午,挛窑师傅进行的色窑烟囱部分也已经砌好;同时挛窑师傅已经挖好爁熿窑的火膛,后续将砌火膛再继续进行爁熿窑的挛窑工程;明天上午,挛窑师傅将对匣窑的烟囱进行垒砌。预计在8月20日前,明清御用窑的色窑、爁熿窑、匣窑挛窑工程全部竣工,将在10月瓷博会期间复活点火,届时明清御用窑六式窑将呈现六座瓷窑同时点火的罕见盛景,令人期待!
两位余师傅正在砌色窑的烟囱
为了配合小编的拍照,余师傅还拆去多余的了木板,不慎感动
历史窑炉齐现,寓意着古窑的梦想更上一层楼,自此扬帆破浪!“china”一词终将在古窑人的手中,走出瓷都,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感受瓷文化的魅力。窑火熊熊,瓷都精神生生不息,历史的传承,将从这里开始,代代相传!
两位挛窑师傅的情结
“祖宗的东西能在我们手上发扬,并传承下去,我很开心。”挛窑师傅余和柱满脸幸福地对记者说。
所谓“挛窑”,是指修窑、建窑。在景德镇的历史上,当年挛窑这一行当用如今的话来讲就是一大垄断产业,非“余”姓不可学,且传儿不传女。
曾近的挛窑师傅都是“香饽饽”,从家乡来到景德镇的挛窑师傅余云山,跟随过四位祖父辈、三位兄长学习过挛窑技术。而出生于景德镇的余和柱放弃了跟随父亲做一名红店佬,一头扎进了挛窑的行业中,与余云山同一年拜师学艺,学习挛窑。
余和柱回忆道,在他还是学徒的时候,挛窑是陶瓷行业里面最好的工种之一,在各大国营瓷厂的普通工人月收入只有30、40元时,挛窑师傅的工资已经能够拿到120元了。
时过境迁,随着科技的不断提升,关注挛窑这一行当的人越来越少。到目前为止,景德镇的挛窑师傅仅有三位。
“儿子不愿意学这个,因为不是天天都有的干,而且体力劳动强度大。”余和柱说到。
以前挛窑师傅一天要砌3000块砖,而每块窑砖重3、4斤;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有活,挛窑师傅都要上,在数九寒冬里,为了能够干活方便,挛窑工更是要身穿单衣,如果实在太冷,就打来一盆热水,将手在里面泡一泡,然后趁着热气未退之时用手在泥浆桶里取出冰冷刺骨的窑泥。挛窑还分脚蓬、顶棚、靠壁、烟囱、满口五大部分,每个部分又分许多道小工序,每道工序都有独特的技术规范与施工要求,因此原来很多学徒耗费10年时间,才勉强掌握了挛窑技术。
然而余云山跟余和柱却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就掌握了这么一门技术,可见其天赋与刻苦。
两位挛窑师傅用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这一个行业,为景德镇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贡献出了独属于他们的力量。
“窑炉不断,传承不断,我们只有一个希望,国家鼓励这一产业,这一传承就能大力弘扬下去。”余云山说。
“时代不同了,只要有人愿意学习挛窑,我们也愿意打破传统,将挛窑之一技艺倾囊相授。”两位挛窑师傅在接受采访时,都说过的一句话。
明清御窑介绍
青窑,明清御用瓷窑之一,专门烧制小件青花瓷。它比龙缸窑略小,窑室宽一点七五米,进深一点五八米,高二点一米。每窑烧制青花瓷器三百余件。品种有碗、钟、盘、碟等。器型多种多样,充分满足明清宫廷的大量需求。
龙缸窑,明清御用瓷窑之一,烧制大龙缸。因其烧制的瓷缸大多绘画青花云龙,所以称为龙缸。窑室宽二点一米,进深二点一米,高二点二五米。每窑只能烧制一口龙缸。每窑烧炼需溜火七日夜,紧火二日夜,歇火冷却数天后才可开窑。
风火窑,明清御用瓷窑之一,烧制多品种的御用瓷。古人认为,烧窑需借助、依赖风火,所以瓷窑统称之为风火窑,尊窑神童宾为风火仙师。窑室宽二点四米,进深二点一五米,高二点四米。可以同时烧制大、小件圆器、琢器青花瓷和颜色釉瓷等。
色窑,明清御用瓷窑之一,专门烧制高温颜色釉瓷。窑室宽二点一米,进深二米,高二点二米。高温颜色釉瓷的烧成温度通常在一千二百五十度以上,大多系生坯挂釉后入窑一次烧成。釉色有红、蓝、白、青、黑等,品种繁多,色泽缤纷。
爁熿窑,明清御用瓷窑之一,烧制中、低温颜色釉瓷,也为漏釉的瓷器补釉后复火烧炼。窑室宽一点八米,进深一点六米,高二点一米。中、低温颜色釉瓷一般是在素白瓷或涩胎上施釉后第二次焙烧而成。釉面虽然硬度较低但颜色均匀、光亮。
匣窑,明清御用窑炉,专门烧制窑具匣钵。窑室宽二点四米,进深二点二米,高二点二五4米。使用匣钵装坯烧炼,可以提高瓷制品的质量和产量。匣钵类型有龙缸大匣,有装烧不同圆器、琢器的大小匣钵。清以后有大器匣钵、小器匣钵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