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小记者看古窑”有奖作文选登一
了解陶瓷奥秘
瓷都晚报小记者
六小六(1)班 冯玉婷
我在景德镇出生,在景德镇成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瓷都娃”!
为了使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美丽、可爱的家乡,瓷都晚报组织了小记者游古窑活动。古窑是我们景德镇的游览区,那里蕴含着瓷都的千年文化。
终于盼到了今天。下午2点我们在导游姐姐的带领下游览了古窑。
我们首先看到了制作陶瓷的一部分工序,据导游姐姐说,制作陶瓷一共有72道工序,听到这里,我不由地为瓷都人民的智慧而感到自豪!
接着,我们参观了景德镇的四大名瓷: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还了解到青花瓷是四大名瓷之首呢!
随着参观四大名瓷的落幕,我们又去参观了古窑中的窑。我们先后参观了:馒头窑(又名马蹄窑)、葫芦窑、柴窑……其中镇窑还获得了吉尼斯纪录呢!
最后,我们观看了瓷乐表演,看着一位位表演者用瓷器演奏着一首首歌曲时,我陶醉于这美丽的音乐之中,不由得感叹着:“真是太好听了!”
在乐声中,我们结束了这次活动。在活动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瓷都这千年陶瓷的奥秘!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美丽的故乡了!
传承陶瓷文化
瓷都晚报小记者
二小五(2)班 李馨悦
16日,我们《瓷都晚报》的小记者们在晚报大记者的陪同下,游览了陶瓷文化学习基地,国家AAAA级游览地——古窑民俗博览区。
我们大家跟随导游姐姐首先观看了做瓷器的四道重要工序:拉坯、立坯、刹合坯、画坯。经过这几道工序再烧制后,一堆堆泥土就变成了一个个精美的陶瓷。听着导游越来越深入的讲解,我对陶瓷一下子从陌生到熟悉了,懂得了许多陶瓷知识。
在参观中,我们还了解了镇窑、馒头窑,还有葫芦窑呢!镇窑是景德镇窑的简称,它是世界上最大柴烧瓷窑,曾经还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镇窑“复活”后,于2009年10月19日第一次复烧并成功。之后又在2010年6月12日和10月19日相继第二次、第三次复烧成功。馒头窑和葫芦窑的名字则都是由外形而得来的。
最后,我们又去了“神瓷古韵”那儿欣赏瓷乐队演奏的五曲优美乐曲《铃儿响叮当》、《希望》、《红梅花开》、《茉莉花》真是令人耳目一新。
我在古窑度过了一个欢乐的上午,我想:我要从现在起,好好学习,传承瓷文化,将景德镇陶瓷文化发扬光大。
爱古窑、更爱家乡
瓷都晚报小记者
一小三(5)班 梁沁妍
今天早上,我们小记者来到古窑参观。
这里面的瓷器真多呀!有典雅素净的青花瓷;万紫千红的古彩;晶莹剔透的玲珑瓷……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其中被称之为“色中之王”的三阳开泰最为引人注目。但我最喜欢青花玲珑瓷,它的四周由米粒形状的小孔构成,再配以精心描绘的山、水画等一应俱全。把这样的美丽瓷器一摆上桌,顿时感觉其质地精美,令人胃口大开!
我爱古窑!更爱我的家乡!
景德镇的骄傲
瓷都晚报小记者
十七小六(7)班 吴诗琦
今天,我来到景德镇的名胜风景区,那就是——“古窑”。
走进古窑,导游姐姐带着我们这群小记者来到了制作瓷器的作坊,我才明白原来我们用的瓷碗要经过如此多的工序。比如首先就要拉坯,这可不太简单,我以前还一直认为瓷器一下就可以烧好呢。第二道工序要印坯然后利坯,再剐坯,很多人认为刹合坯是念“shā hé pī”,可我现在知道了它原来读做“shà gē pī”,原来读的音也很讲究。
后面的工序可非常的难,比如画坯用毛笔下笔时一笔一画要非常小心,最神奇的是明明是黑笔画的,烧好后会变成蓝色。
青花瓷大家都知道,但有一个是它的“兄弟”——青花玲珑瓷。它是在十三世纪“镂空艺术”的基础发展起来的,是青花和玲珑的结晶,因有玲珑剔透、晶莹明亮、精巧细腻等特点,被人们称为“嵌玻璃”。
一路上,我看见了很多精美的瓷器,如颜色釉瓷,被誉为“人造宝石”;粉彩瓷需要800度左右的温度;而影青瓷更有悠久的历史。
古窑可是我们景德镇的骄傲呀!我爱古窑,这次的“古窑之旅”真不是白来呀,我真开心!
为陶瓷称奇
瓷都晚报小记者
十七小六(4)班 陈天健
古窑——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它反映了我国悠久的文化,而陶瓷精华,更在古窑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在一个导游姐姐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古窑参观。制作瓷器的过程让我们不得不为它称奇,制作人员精湛的技巧让我们惊奇,原来陶瓷制作要经很多道工序,首先,它需要从泥堆中提炼一个碗,再把碗加以切成更加细致的圆碗。不久碗就好了,还要剐坯,好了之后便是画青花,然后再上釉了,只见工作人员把碗放入一种“神秘”的水中再拿出来,这釉的神奇之处就在这它被火一烧就成了透明薄层。
欣赏完了瓷器制作过程之后就是看窑了,窑有馒头窑、小柴窑、葫芦窑等窑……形式多样,功能各不相同。
瓷乐开始了,优美的旋律使人激动,一上午过完了,古窑真是令我流连忘返。
我为你陶醉,古窑
瓷都晚报小记者
二十二小 六(1)班 欧阳婉婷
啊!古窑,我被你陶醉了!一遍又一遍,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喜欢你!
今天,我很荣幸地来到了古窑,我不知道为什么,虽然我以前也来过很多次,但我这一次来的心情却更加兴奋。
上一次,我是夏天来的。夏天这里的空气非常清新,还暗暗地蕴藏着一丝丝淡淡的香气,非常凉爽。这次冬天来,我更有一种新的体会,我们的小记者队伍就像一条长龙在古窑里慢悠悠地观赏着这古窑的一切一切,这里变得非常热闹,像过大年一样。
我们去葫芦窑参观。它是因为形状像葫芦一样,所以叫葫芦窑。
我们还去了馒头窑,因为形状像馒头,就叫做馒头窑。
我发现了一个现象:似乎每个窑炉长得像什么,就用什么来命名。
最后,我们听了一场动听的瓷乐演出,演奏者表演了《铃儿响叮当》《浏阳河》和《四季歌》……我被这些歌曲再次陶醉了!
神奇之旅
瓷都晚报小记者
十二小二(1)班 徐梓奕
天上下着蒙蒙细雨,我来到了古窑,走在古窑的小路上,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我先去了作坊里参观,这里有很多老艺人为我表演着陶瓷工艺流程,很是精彩。走出作坊,印入我眼帘的是一座雄伟的镇窑。走进镇窑,里面有很多我从未看过的东西,太神奇了。
最后我来到了“奇瓷神韵”水上舞台,这里有很多姐姐为我表演。那些用瓷器表演的音乐真动听,我这次古窑之旅很开心!
古窑风采
瓷都晚报小记者
十二小 四(1)班 江圣泽
景德镇是一座著名的陶瓷之都,而我更是见识了孕育无数精美陶瓷的古窑风采。
今天我随着瓷都晚报小记者团的队伍来到了古窑。我们首先来到了制作陶瓷的作坊,我们看到了青花瓷。导游姐姐告诉我说:“这青花瓷由三十世纪生产以来,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而且青花瓷具有‘瓷不碎’、‘色不退’、‘无铅毒’的特点。”之后我们还看见了匣钵,制作师父告诉我,匣钵也称为匣,是陶瓷制品焙烧的容器。制作经营这种容器的行业就是匣业。之后导游姐姐带我来到馒头窑,在里面我看到了许多照片,导游姐姐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就对我说:“这是2009年10月19日,景德镇原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放和马未都先生参加清代镇窑复烧点火仪式。”原来是这样啊,我恍然大悟。
今天我感到非常高兴,之后我一定还要再来古窑细细参观。
我的愿望
瓷都晚报小记者
十一小三(2)班 王翔
一直以来我的愿望就是去远近闻名的古窑瞧一瞧。因为以前我们老师总是对我们说古窑有很多瓷器,还可以看到瓷器制作过程,我一直不相信,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过老师说的话现在我相信了。
今天在古窑我看到了瓷器,又看到了瓷器制作的工序,我在这里还知道了四大名瓷是: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釉下瓷……我了解了不少知识呢。
古窑很美丽,还很壮观!欢迎你也来看一看吧!
感受陶瓷魅力
瓷都晚报小记者
十七小六(1)班 熊欣璐
外面正下着柔和的小雨,风也一阵阵吹在我们的脸上,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我们,这一刻,仿佛所有景色都融化在这片雨世界中了。
趁着这个难得的好机会,我们小记者可是高兴坏了,一路上唱着欢快的歌曲,来到了 “古窑民俗博览区”。这里经过雨姑娘的滋润后,所有的树木都精神抖擞,好像在特意欢迎着我们的到来。在一位导游姐姐的引导下,我们看到了瓷器的制作过程。
一走进作坊,我们看见了一位老师傅正在拉坯,只见他用一根木棍将自己脚下的大圆盘转动着,再放了一团用来做瓷器的泥放在上面,双手灵活得像闪电,不出一会儿,嘿!一个碗的形状就出来了,我们嘴里念叨着:“哇,真厉害!”
随后我们又看到了印坯、利坯、剐坯、刹合坯、画坯、釉下彩和釉上彩等工序。我们问:“为什么在这儿工作的都是些老人呢?”导游姐姐说:“因为他们从很小就开始做瓷器了,像这位老师傅,他11岁开始做,一直到83岁呢!”我们的心都开始暗暗叫绝了。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镇窑和会“唱歌”的碗。这个窑可是世界上最大的柴窑了,而它又在我的家乡景德镇,我真是太有自豪感了。导游姐姐又对我们说:“我给大家看个神奇的东西吧!”只见她用水在碗口擦了三遍,这只碗便发出了清脆的声响,真好听!我们还听了以瓷器为乐器的音乐表演呢!真是让人大饱耳福啊。
经过这一上午的古窑之旅,让我感到了瓷文化的魅力,啊,我爱你,古窑!
做陶瓷不容易
瓷都晚报小记者
文艺小学二(3)班 于越
今天,我来到了古窑参观,我的心情非常开心。
首先,我认识了手工陶瓷,做出它可要花72道工序呢!然后,我知道了馒头窑和葫芦窑,它们分别是元代和明代时期的。馒头窑外形在远处看像个大馒头,所以叫馒头窑。而葫芦窑呢,是在身后看上面像个大半个葫芦,才取名叫葫芦窑。有趣吧!更有趣的是我还看了瓷乐表演呢!
通过这次参观,我觉得做出陶瓷可真不容易,我们要保护瓷器,更要为身为瓷都人感到自豪。
艺术的精华
瓷都晚报小记者
十七小五(4)班 李卓文
“啦啦啦……我快乐地来到古窑玩……”我们在公共汽车上高兴地唱着欢快的歌儿,直奔古窑。那可真是中华艺术瑰宝,因此有人说:“北有故宫,南有古窑。”
古窑的全称叫古窑民俗博览区。那里,我们看到了许多老一辈的人正在为我们展出他们那精湛的瓷器制作方法。其中有一位老人,他叫王炎生,是一位拉坯师傅,他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只见他拿着棍子,正在拉坯,摇着圆盘不一会而,碗的雏形就这样做好了。还有剐坯,一位老人正拿着一把小刀,在坯的四周快速地剐着,那四处溅出的泥巴像一朵朵溅起的水花。听说,这些老人大多都过了八十岁,可手艺却极好!
古窑是我们城市的瑰宝、世界艺术的精华,期待充满浓浓瓷风味的古窑变得更加美好。
荣誉与汗水
瓷都晚报小记者
六小六(2)班 陈佳敏
“罐尊壶缸渣斗,瓷器雕龙文房。青花玲珑郁金香,摹了万物形状。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世无双,人气旺,都在瓷都一草一木美中藏。”今天,瓷都晚报组织我们小记者来古窑参观。
古窑是世界4A景区,1980年才正式对外开放。大道旁有着一排排翠色欲滴的竹子,像一群小精灵向我们打招呼,我们随着导游的步伐来到了馒头窑,又称马蹄窑。称它为马蹄窑是因为它的顶部像马蹄,因而得名。我们来到作坊内,里面都是一些老人家在制作瓷器,据说他们的年龄有七八十岁,很多人都是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制瓷了。
我了解到瓷器分为很多种,有青花玲珑瓷、颜色釉瓷、粉彩瓷等等。其中我最喜欢青花玲珑瓷。走过林荫小道我们来到了水上舞台,欣赏瓷乐的美妙,听着美妙动听的歌曲,随着音乐高低的起伏,我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
这次古窑之行让我明白了我们景德镇的光泽之所以能闪烁了千年,其中疑聚了无数能工巧匠的汗水,荣耀来之不易。
回味无穷
瓷都晚报小记者
十二小五(1)班 胡依琪
在我的童年中有许多地方令我流连忘返。有风景秀丽的浮梁县,有名不虚传的瑶里……但我更忘不了景色迷人的古窑。
在小时候人们都说:“古窑风景好,共有三大窑:镇窑、葫芦窑、馒头窑,看了肯定忘不了。”所以我听了可想到古窑参观了。盼星星、盼月亮,我终于盼来了。来到古窑后,我们第一步就是参观三大窑。我们先参观了古窑里的镇窑,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柴烧瓷窑为镇窑,烧一次大约要用柴几十万吨。它的烟囱有16米高,烧瓷时要用松树烧,烧成的瓷器釉色会更加美观。
我们走过一片树林,那里依山傍水,到处都是绿色一片。来到水上舞台,我们欣赏着优美的瓷乐,每一首曲子都很动听,几首曲子很快就演奏结束了,真是回味无穷啊!
在欢乐中,笑声中,古窑中我们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动人瓷乐
瓷都晚报小记者
十一小三(3)班 付贵龙
今天下午,小记者来到古窑参观,其中我也在内。走着长长的小路,我们来到古窑大门口,发现这里是人山人海。走进古窑,我看见了两旁长着茂密的竹子和大树,而且还有高高的瓷灯柱。
在古窑我最喜欢那儿优雅的瓷乐表演,第一首是《闪闪红星》,音调从低到高;第二首是《希望》,曲音从平静渐渐到低;第三首是《希望花儿开》。这些歌曲是由乐器笛子、鼓、二胡、铃演奏出的。它们为什么会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呢?原来这些都是瓷器做的,惊讶吧!
啊!我爱这美丽而又神奇的古窑。
领略博瓷文化
瓷都晚报小记者
二小 五(2)班 付家悦
今天,瓷都晚报组织小记者来到古窑民俗博览区参观采访。
首先,我们来到了拉坯的地方,看到拉坯的师傅用木棍运转磨子,把做瓷的粘土放在石磨上拉起再沉低。反复几次是为了把粘土中的空气排出,最后做出碗的模型。接着我们还去看了釉坯、刹合坯、画坯等工序。从导游姐姐那我得知:那些老师傅们有的从小就入行了,所以对制作的工程算是炉火纯青了。
我们还跟随导游姐姐去了镇窑。镇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柴窑,还被列入了吉尼斯纪录。
接着我们去了馒头窑参观。我了解到2011年8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老窑工按照传统窑技复活了这座元代馒头窑,使它又能重新烧制瓷器。
啊!今天游古窑让我知道了许多关于博瓷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