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实践谈“非遗活态传承”保护
李文跃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2年二月本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粉彩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人选,应邀参加由国家文化部举办、省、市文化部门组织在北京农展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此次展览受到了中央与多部委领导的特别重视与关注,影响很大,大展精选了180多项在“非遗”生产性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类项目。相比一些“化石”状态的非遗项目,它们都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更适宜进行生产性保护。生产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开展,首先是鼓励和支持代表性传承性积极恢复生产,真正实现活态传承。因此,很多“非遗”项目在实践中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景德镇传统粉彩手工制瓷技艺历史悠久,始于清代康熙年间,盛于雍正、乾隆。近三百年来粉彩制瓷艺人与画师在继承与发展传统制瓷工艺,在细心观察和研究社会现象及自然的基础上,吸取传统中国画和珐琅彩、古彩等传统制瓷技艺特点,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工艺特殊、装饰多变、古朴高雅、技艺精湛的集工艺和艺术性一体的陶瓷装饰,一种独有艺术形式文化遗产代代相传成为我国陶瓷文化艺术中十分珍贵的民族珍宝,独具地域特色的精品,也是景德镇陶瓷艺术一张闪亮的名片。
在农展馆的非遗展示过程中,见到许多观众(包括许多年轻人)面对参展的非遗展品与现场制瓷工艺制作演示赞叹有加、爱不释手,他们不但详细了解着作品的过去与现在,还不断打探着现在情况发展,我想,这可能也是活态传承最初的效果之一。
一个流传千古的民族,陶瓷的文化遗产要传承下来,需要的不仅仅是它的工艺与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它依托于传承人本身的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延续,是活态传承人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更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也绝不是争得一块牌匾,重要的是要传承人具有使命感与责任感,同时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扶持与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关爱。要做到这点,非遗的“活态传承”一定不要失掉那个“遗”字!那可是世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世遗产,一定要保留那些特色鲜明、原汁原味的“活文物”一定要保护,创新的发展中找到平衡点,其次还要注重活态传承与保护性发展,给技艺传承人工作室,作坊的生产制作条件为发展“非遗项目”提供特殊政策支持,使传承人不仅在精神上得到政府的重视,在硬件发展上亦提供非遗项目生产、创作、保护基地代表性传承人,比如建工作室、艺术馆等。特别是政府支持使其传承人把粉彩制瓷技艺代代相传,做好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