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以景德镇传统手工艺生产性方式为例
刘晓玉
引言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如何在获得广阔的国际视野的同时,又保留我们传统珍视的价值与认同,成为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视野与本土背景的关系,使先进的国际化理念和优秀的本土实践相融合,无疑是有助于开拓我们的视野、改造我们的思维方式的。
中国悠久而灿烂的陶瓷文化,是世界文明不可分割的部分,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集科学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陶瓷器的烧造成功和发展是形成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而景德镇的传统制瓷工艺为千年瓷都的称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如何有效的保存•利用文化资源,支持科技创新。对未来陶瓷艺术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将积极引进最新的科学和技术创造。中国陶瓷文化的继承发展,将重新向民族艺术的传统中探索谋求新的艺术理念。
文化遗产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而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整合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这需要我们既要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状况,又要把传统文化的主导价值观与当代中国陶瓷文化的现实价值导向、价值理想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又高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观。
重温陶瓷历史,挖掘陶瓷文化。最终它折射的是经历了新一轮文化反思之后,对建设一种以复兴陶瓷文化、振兴中国陶瓷产业、创立新陶瓷为主导价值观的新陶瓷文化的期盼。它反映出来的情绪,并非是怀旧,而是追新。它从深层次上反映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种内心的文化呼唤,这种呼唤的核心,就是呼唤一种传承和创新的价值观。
陶瓷作为一种实存的文化载体,它又镌刻着一个民族、时代、历史的印记。而各时代陶瓷文化之间的差异,主要就是技术手段之间的差异。技术性的美学特征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它在现代人的全部审美活动中占有越来越重要和突出的地位。科技兴国是我国把握世界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发展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内涵丰富,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保护模式,同时,要十分警惕建设性的破坏和保护性的破坏。只有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优势,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和可持续的发展。
现在,人类中所面临的不是超越文明的冲突,文化的危机,而是作为我们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超越国家,超越宗教,有着世界共通的价值观。作为下一代如何去继承文化遗产,又如何考虑在现代的文化创造。将是我们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文化遗产对将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造,担负重任的优秀人才必不可缺少。同时,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使之发展的事,是文化政策极为重要的课题。
二.景德镇传统手工艺生产性方式的现状
景德镇自五代开始生产瓷器,宋、元两代迅速发展,至明、清时在珠山设立御窑厂,御窑厂的设立和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刺激了景德镇制瓷业的蓬勃发展,使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中重要的成型工序在宋代已初步建立。瓷业内部分工日益细化,普遍采用拉坯、印坯、利坯、修足、蘸釉、荡釉等技艺制作瓷坯,再采用匣钵仰烧、垫钵覆烧、支圈覆烧等技法进行装烧。到元代,又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及青花釉下彩绘技术。明、清两代,景德镇制瓷业进一步发展,"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制瓷手工技艺体系基本完善,采矿、每道工序都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程度。炼泥的只管炼泥,拉坯的只管拉坯,彩绘者也是画者画而不染,染者染而不画,如此明细分工提高了制瓷效率,各方面都有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景德镇手工制瓷业至此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挽救、保护景德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历史性的大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承和表述的,是活态的,无形的,没有任何文字记录,容易被忽视、不易察觉。一旦遗失,便无迹可寻。目前,景德镇面临着三方面的濒危:一、手工艺传承人;二、城市格局;三、价值观。
手工艺传承人
当前,景德镇的传统手工技艺面临技艺失传和后继无人的问题。由于机械化、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让大量传统的手工制瓷工艺及相关器具和设备被淘汰。令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人才的生存土壤急剧萎缩。现代人的浮燥心态,追求名利的心境,使许多的年轻人对陶瓷传统手工技艺无兴趣,手工制瓷技艺国家级、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找不到自己真正的传承人。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窘境。
传统手工艺保护的关键是传承人。它是活态的,生命的延续是师传弟子,言传身教。如果传承人没有了,活态的文化及生命便不复存在。景德镇的传承人不仅仅是大师级的传人,还应该有老艺人、手工匠、画师等。他们的技术也应该有传承人。对此我的建议是:
1. 由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加大加快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工作。保证一定的财政投入。
2. 建立国家级的中国陶瓷文化数据库。包括大师级、老艺人等。进入国家级的文化传人,要经过严格的专家考核、技术评定、资格审查。入围者的个人档案、资料统一管理、其日常生活状态、工作环境以及作品制作过程。都应以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记录和整理。其作品、工艺制作过程要以博物馆的形式加以整体保存。逐步形成严格、严密与科学的中国陶瓷文化保护体系和民族发展的科学模式。
3. 对拉坯、利坯等手工艺者也应该给与相应的称号,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和地位。以保证后继有人,技不失传。
4. 对传承人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与一定的经济资助。如传承人将自己的技术密不传人,立即取消其资格和相应的待遇。
5. 对文化财产不仅要“保护”,还要求充分发挥其价值。努力活用这些文化财富。比如,在国内外不断举办工艺展,在公开展示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文化财产的认知作用和教育作用,使人们通过文化财产的活用,了解景德镇的历史和文化。
城市格局
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城市大规模的改造,景德镇也不例外。片面的追求经济参数、任意破坏城市格局,对其历史文化造成的破坏已不可挽回。景德镇的城市格局和以前相比,大有改观。但是,这改观的代价是千年的古镇已经支离破碎,历史的踪迹悄然逝去。诚然,景德镇的瓷文化不仅是体现在传统手工艺,还体现在它的载体-古镇。一个城市的文明不是经济实力、不是社会繁荣、而是传统文化,它是城市的根脉、血液和灵魂。景德镇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生产性方式保护,是需要依靠文化生态保护与自然生态保护同时并进的基础来实现的。
那么古镇应该怎样保护呢?
1. 对城市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以了解和把握全局。将具有文化特色和遗存的街道,进行分类,针对性地制定切实的保护方案。
2. 对还没有破坏的古建筑保持其原生态、由政府出资维修和改造。
3. 保持老区的原汁原味,开辟新区建立新镇。
现在世界各国传统技艺保护的方式给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国家传统技艺保护应放在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围绕如何把文化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进行研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做贡献。
价值观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业中,又该如何理性地阐释手工艺的价值?靠贬低现代工业化的意义来提升手工劳动的价值,这样做并不能真正让人们了解传统手工艺的价值所在。弘扬传统手工艺的非物质文化价值,应该重点阐释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的独特价值追求。
传统手工艺传承的目的是文化保持,同时它亦有为当代生活服务的要求,创新因此而具有必然性。但是创新是有限度的创新,是在传承与保持基础上的创新。目前,景德镇的创新作品还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创新,着力表现其艺术的观念,而放弃原有工艺与材料的结合。
景德镇传统手工艺生产性方式的保护的确面临着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保护,需要在现实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三.创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内容就是保护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我们不要老抱着约定俗成的旧模式不放,应当与世界非物质文化接轨,并保持独立性和民族化内涵,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
1. 指导思想
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目前各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和推广。一致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必须融合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像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作了些有特色的工作:引入欧美等国保护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登录制度。这些制度对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均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球化潮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改革获得了新的时空观,相互沟通、交流和合作是国际文化遗产改革的趋势。在保存民族特性的前提下,培养人类的共同意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超越本国的局限,获得国际视野。对本土文化的思考应该成为我们重新思考和创造的动力和起点,决不是回到遵从、教条、禁锢的轨道。需要发掘民族文化和传统中那些最具科学性、人文性和创造性的因素,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积淀。在某种程度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改革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民族文化精华复兴和弘扬的过程。
未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改革应该是国际视野和本土背景保持一定的均衡,使这项改革获得来自两方面的推动力量,同时获得来自两方面的警示,使先进的国际化的理念和优秀的本土实践成果成功地融合,将奠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改革的成功基础。
四.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
景德镇传统手工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这一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时间较晚,如何学习和借鉴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将是对保护景德镇传统手工艺有着重要文化传承价值。
在日本留学8年当中,我无不感受到日本信息、交通、电子、汽车等众多领域现代高新技术的冲击,但最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日本那无处不在的民族传统文化。
一些在中国消失或正在消失的传统却在日本得到了较好的延续。佛道、茶道、花道、书道、香道等,莫不是起源于中国,而今却流行于日本。这些传统,成为了日本一张张文化名片,也成为了一道道风景。就是这传统、这名片发挥出的巨大张力,也演绎出今天的经济奇观。在日本留学期间,我亲眼所见日本人对传统文化及传统节日的热爱和重视。尊重祖先,重视传统,尤其是重视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让人们在享受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喜悦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或许这正是值得我们向日本人学习的地方。
与这些传统节日相比,日本人更重视的是“无形文化财”。这些“无形文化财”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手工艺品等等。“无形文化财”在日本保护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获得“无形文化财”的人和物都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崇拜。
日本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贡献,特别是《文化财保护法》的颁布,对整个国际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的制定,对于人们观念的更新,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承。
结语
中国有着发达国家无法比拟的陶瓷文化资源,在进入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时代中,如何有效地活用文化资源,创造出新的价值。一边是与现代科学技术使之融合固有的陶瓷文化资源,一边是新的附加值。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而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我们在保护这份遗产的同时,也在为人类保护一份巨大的、珍贵、不可替代的财富。尊重传统、保护传统,才能创造未来。振兴景德镇,不仅仅是指经济实力的增长,更包括文化上的复兴,二者缺一不可。在经济高度繁荣的今天,更需要一个追寻传统、延续传统的国家,才能赢得世界的敬重。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China中国的品牌、民族的象征、世界的文明,让我们共同为这一人类的财富,奉献一份爱心、一份热情、一份责任。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伟大的事业,是一项继往开来、流传千古的事业,它不仅可以提升景德镇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整体影响力和品牌竞争力,更可以引导全世界进入中国文化的世纪。
正如英国社会学家汤恩比预言的“19世纪为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为美国人的世纪,21世纪为中国人的世纪,因为中国文化的本质传承。所以,建设景德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时不我待,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