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SHOW | 景德镇 窑火千年
景德镇,千年瓷都。一直以来想去这个城市看看。然后顺便去买一套家里用的餐具。如今的景德镇,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但还是有一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景德镇完整的传统制瓷工艺,景德镇必游景点——古窑景区,走进这扇门,就走进了瓷的世界!
走进古窑景区,带你体验瓷器从拉坯到上釉的过程;带你看历代瓷窑,了解瓷器烧制的过程,也就是瓷器制作的全过程。
景区整体评价:
参考游览时间:4小时
自驾便捷程度:☆☆☆☆☆(便捷)
摄影指数:☆☆(主要是体验、学习,摄影的话只能拍些作品特写)
文化内涵指数:☆☆☆☆☆(瓷器的学问博大精深,游览完了你也不一定能明白)
体力消耗指数:☆☆(走走看看,一点不累)
做瓷的第一步是拉坯,将泥拉成坯,形成最初的造型,说实话我第一次体验的时候,碗的形状真不好控制,多亏了老师傅一直托着我的手。
从一坨泥到一个碗,大概1分钟不到的时间,这也是我的第一个作品。这里的老师傅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人,擅长不同陶瓷技艺,拉坯,利坯、挖足、施釉再到画坯。
第二步就是要进行印坯,手工拉坯出来的碗大小会有些不一样,放在阴凉处等到半干时,就用“印模”去定型,这样每个碗的规格就是固定的了。
第三步“利坯”,用刀修整碗的表面,使表面光洁,厚薄均匀。
第四步“挖足”,也就是平整碗底,注意这一切都是在轱辘上进行的,边转边挖。
第五步“画坯”,这一步是青花瓷器工序中最美的一道工序。
接下来就是“上釉”了,每个坯件的外面都要上一层玻璃质釉,这样瓷器烧成后表面会亮泽、光滑。这道工序要求操作的手一定要稳,把碗放到质釉的液体中,碗口要和水面水平,保证碗的外表上满了釉,但碗的内部一滴釉都不能沾上。(这个过程也叫“釉下彩”,之前画好的图案,上完釉后就看不到了,最后烧了才能重新出来)
再科普一下釉上彩和釉下彩:
简单来说,画好后直接施釉,然后放进去一次烧成的叫釉下彩;在已经烧好的瓷器表面施釉,然后再烧第二次成型的,叫釉上彩,施完釉之后,就等待着进窑烧了。
在了解完制瓷最初的准备工作后,可以更进一步了解中国瓷器的种类, 比如 “ 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四大名瓷排名第一:青花瓷
青花瓷是我国陶瓷史上最优秀的瓷器品种之一,自创烧以来,一直都是景德镇瓷业的主流产品,以致于历经近800年而不衰。青花瓷的烧造成功,是我国陶瓷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瓷器从此进入了彩瓷时代,它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
四大名瓷排名第一:青花瓷
晶莹、幽雅的青花玲珑瓷,是景德镇传统名瓷,创烧于明代永乐年间。它既汲取了青花技术之特长,又采纳了镂雕艺术之妙法,具有轻巧致密,素雅清新的特点。外国人称其为“嵌玻璃的瓷器”,一直以来誉满中外。
青花玲珑是一种釉下青花加玲珑雕镂的综合装饰。它是在瓷坯上,先制作玲珑透剔的米粒状洞,称为“米通”,俗称“玲珑眼”,再以“玲珑釉”充满玲珑眼,结合呈色青翠的青花纹饰,施釉入窑高温一次烧成。
青花玲珑的装饰风格与众不同,它的玲珑釉色透明带绿,小孔处透明性强,仿佛开了一个个的小窗户,阳光和灯光透过,成瓷组成的玲珑眼的特殊纹样,艺术效果别具一格。加之与青花装饰相结合,在白中泛青的釉色衬托下,显得分外精巧细腻,朴素大方,清新明朗。
如今,玲珑眼也由单一“米通”,发展为圆、尖、扁、线、弯曲等形式。并能组成各种花鸟、水浪、云彩人物等形状,丰富了青花玲珑的装饰效果,使之更加丰富多采。
四大名瓷之三:颜色釉瓷
颜色釉是一种以金属氧化物(铁、铜、锰、钴)为着色剂,在适当的气氛中经一定的温度烧成后,能够呈现了某种固有色彩的釉料。其釉面斑驳璀璨、呈色五彩缤纷,有的像洁白的云朵在蓝天飘游,有的像晶莹的露珠在草坪闪烁,有的像晶亮的星星在银河眨眼,有的像彤红的太阳在天边升腾,有的像碧澄的江水在静静奔流,有的像艳丽的宝石在熠熠闪光,有的像熊熊的烈火在炉膛燃烧,有的像美丽的孔雀在翩翩开屏……
景德镇是烧造颜色釉瓷器历史最长、品种最多、质量最好、成就最高的地区之一。景德镇的颜色釉瓷以丰富多采的釉色,精致完美的器物、风格迥异的造型,清亮耀目的光泽,而成为世界工艺美术史上一颗闪烁着夺目光华的明珠,至今仍令人眼花缭乱,心驰神往、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四大名瓷之四:粉彩瓷
粉彩属于釉上彩绘装饰。釉上彩绘是在已经烧成的瓷胎上进行绘画装饰,然后经过800℃左右的低温烧烤,以使画面熔融后固化在瓷器表面的装饰技法。
早在宋元时期,景德镇瓷工就开始了用含金属氧化物的彩料在瓷器表面进行装饰的尝试,到明代宣德年间,御窑厂成功烧造出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的青花斗彩瓷器。明中期以后,以成化斗彩、万历青花五彩(以青花作为五彩中一种色彩的彩瓷为青花五彩。)为代表的釉上彩绘瓷器发展迅速,至清初康熙年间釉上蓝彩出现以后,釉上彩瓷器开始脱离青花的约束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瓷器装饰门类。康熙五彩(红、绿、黄、蓝、黑)色泽厚实,浓艳,亦称之为“硬彩”, 景德镇 称其为“古彩”。
雍正时期,景德镇瓷工又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参照珐琅彩(清宫廷御用器彩料)的制作工艺,把含有氧化砷的玻璃料掺入含铅的彩料中,使彩料产生乳白色的效果,这种含砷的玻璃料被景德镇瓷工称为“玻璃白”。如果以康熙五彩为基础,在其彩料中加入玻璃白,使所有颜色都会“粉化”成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彩料的颜色都会变成带粉白的色调,如红色变成粉红色,绿色变成粉绿色等等。这些温润的中间色不仅能给人以粉润柔和的感受,而且扩大了釉上彩的色调范围,使色彩可以渲染,层次、深浅、阴阳分明,画法可以更加细致入微。由于它的特点就是带粉白色调,所以人们便称之为粉彩,景德镇瓷工亦称之为“软彩”。
粉彩饰的特点是颜色明亮,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绚丽雅致,绘画工笔,写意俱全,在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的装饰上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富有国画风格。粉彩瓷在雍正年间最负盛名,釉上彩瓷器到了这个时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百花争艳的阶段,它标志着我国传统的釉上彩瓷器的发展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接着就是看瓷器的烧制了,景德镇窑也叫“镇窑”,清末景德镇有一百多座镇窑,现仅存一座位于古窑景区内,始建于清乾隆初年,至今仍在使用,一年烧两次,一次可以烧2-3万件瓷器,要用40吨柴,而且窑炉对木柴的要求很高,不能用湿柴,要用晒了一年的干柴,马尾松。
这个东西叫“匣钵”,把坯子放在匣钵里,再放进窑炉里烧。
下图就是窑炉内部了,烧的时候,匣钵会堆满,窑炉也会完全封起来,只在前面留个投柴口。窑炉前段温度高,用来烧高级细瓷和高温颜色釉瓷;中间温度略低,烧制普通细瓷;后端就烧一些碗、盘等普通的日用瓷。整个窑的温度一般前面是1380摄氏度,后面是1280摄氏度,过去没有温度计,所以看火候的把庄师傅就特别关键,景德镇俗话说“三年出一个状元,十年出不了一个把庄师傅”。
接着我们去看看边上其他几个窑炉,有明清御窑、清代狮子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等。
每个窑炉都有烟囱,有时候人们为了充分利用窑炉的空间,连烟囱里都会放一些瓷器一起烧。
下图是明代的葫芦窑,照片与实物。
实际上,整个瓷器的制作需要72道工序,一道都少不了,我们在景区内看到的只能是部分,在整个古窑景区里你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老师傅,正是他们,让普普通通的土,变成了精美的瓷器。
不管你来不来景德镇
都要听这首歌
《让爱复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