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盛开在瓷器上的落落奇花,你认识几朵?

来源:  发布:  发布时间:2019-03-18 10:32:06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第一朵:宝相花

  宝相花又称宝仙花、宝莲花,传统吉祥纹样之一。瓷器上的宝相花形似莲花,繁若牡丹,一般为平面团形,以八片平展的花瓣构成花头,花瓣尖端呈五曲形,各瓣内又填饰三曲小花瓣,花心由八个小圆珠和八瓣小花组成。

  宝相花又称宝仙花、宝莲花,传统吉祥纹样之一。瓷器上的宝相花形似莲花,繁若牡丹,一般为平面团形,以八片平展的花瓣构成花头,花瓣尖端呈五曲形,各瓣内又填饰三曲小花瓣,花心由八个小圆珠和八瓣小花组成。

  “宝相花”的名称出自宋代文献,北宋建筑学家李诫就在《营造法式》中将宝相花列为彩画装饰花卉类纹样之一。据考古发现,宝相花纹最早见于南北朝的石刻,并在唐代金银器、铜镜、陶器上得到广泛使用。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何家村出土的鎏金飞狮纹银盒,上面就有十分繁复的宝相花纹饰。唐代宝相花融合了牡丹花、山茶花、石榴花等诸多花卉的特点,装饰技法比较华丽。到了明代,宝相花因变得简洁并失去了象征意义,它常与缠枝莲等花卉纹组合出现在各类瓷器上。

第二朵:缠枝莲

  缠枝莲纹饰是缠枝纹的一种,传统吉祥纹样之一。缠枝莲纹是结合缠枝花卉纹与番莲纹创作出来的花纹,这里的“番莲”并不是水果中的西番莲,而是指由外国传来的一种莲花纹饰,其花朵的原形已很难考证。

  正所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莲花的花枝通常是笔直的,但缠枝莲纹却因花枝弯曲缠转不断而得名,所以在明代缠枝莲纹也被称为“转枝”。缠枝莲的构图机理是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作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展开,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然后在切圆空间中或波线上缀以花卉并点以叶子,便形成枝茎缠绕,花繁叶茂的缠枝花卉纹或缠枝花果纹。

  缠枝莲纹兴起在宋代,在元、明、清三代非常盛行。它被大量运用在陶瓷器面上,从盘、碗、瓶、壶、杯、炉、洗等等器物上皆可看到它的身影,特别在元明清三朝缠枝莲纹被大量装饰在青花瓷器上,受到从皇室到百姓的一致喜爱。

第三朵:皮球花

  皮球花又称为小团花,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花卉,有点像儿童画,它通常由多个聚在一起的花朵组成,基本图案是圆圈内作旋回云纹或放射式分裂花纹。皮球花经常三两成组或单个呈现,多只皮球花呈不对称的散点分布,疏密有致。

  类似皮球花的纹饰最早见于商代青铜器,尽管其构图并不复杂,但在历代工艺品上很少出现。到了清代,工艺品及家具、服饰上开始大量出现皮球花,其中以瓷器上的皮球花最为多见。

  自清雍正时起,景德镇御窑厂开始广泛采用皮球花制作粉彩和斗彩瓷器。雍正皮球花粉彩瓷器大多设色典雅明快,组合布局自由活泼,有疏有密,有分有合,有叠有散,有大有小,整个画面既饱满又疏朗,瑰丽多彩又秀丽清逸,散点式构图错落有致。雍正斗彩的皮球花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趋于写实,只是把写实的花卉纹统一成圆形;而另一类则完全抽象化,不仔细看还以为是车轱辘。清乾隆及之后,景德镇开始大量烧制皮球花民窑瓷器,所以清代皮球花碗如今在市场上偶尔能见到。

第四朵:八大码

  “八大码”这名字乍一听根本不像花,但它确实是一种瓷器上的花卉纹,而且这种纹饰还与神秘的元青花有关。在许多元青花上往往有一种变形莲瓣纹,这些莲瓣大而疏朗,花瓣间隔较大,它们围绕一个圆心整齐排列,恰好组成一朵莲花。在梵文中,莲花发音为“巴达玛”,所以最早研究元青花的外国学者就以梵文发音呼之。后来,“巴达玛”的叫法传入国内,但不好翻译,这时有学者发现,“巴达玛”多为八个莲瓣,花瓣内往往加绘有犀角、银锭、珊瑚枝等八样杂宝,且码放整齐,所以干脆将其译为“八大码”。

不管你来不来景德镇

都要听这首歌

《让爱复烧》

分线

窑窑:一把火(编辑)
萌
萌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