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SHOW | 来过,便不曾离开。
晚上我们从如水墨画一般的婺源开了两个多小时的汽车,来到了江西省东北部的“世界瓷都”景德镇,行车的路上无意间抬头看了一下天,满眼都是亮晶晶的星星,再加上车载音响里放着略带伤感的情歌,心一下子软了,对景德镇的好印象就这样开始了。
第二天一早,我和同伴们首先来到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游览,原本以为就是个博物馆,走进后发现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很多精美的瓷器,还能观看到多位非遗传承人的现场演示;参观难得一见的蛋形窑、葫芦窑、馒头窑等各代瓷窑;了解和认识景德镇四大名瓷;欣赏用瓷器制作的乐器演奏出的悦耳音乐......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大门口是窑炉外形的建筑。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游客服务中心是仿园区内始建于1728的“镇窑”建造的。
砖窑用过一段时间之后保温性能会降低,就只能废弃重造了,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废物利用,用它们建造成园区内许多的外墙建筑。导游说在景德镇的很多老街道中都能看到这种窑砖的身影。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有很多设计上的细节做得很好,让来访的游客能全方位的感受到瓷器的魅力,比如用瓷片装点的围墙、贴满瓷片的桥、连鱼汤里也贴满了瓷片……
还有宋朝瓷器到清朝瓷器的简介,简介边上的瓷片也能看出每个朝代的特点。
让我们走进这扇门了解一下景德镇古窑的历史和文化吧!
下面我来分三个主题简要地介绍一下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第一部分:一个青花瓷碗的成长经历
这位师傅叫尹盛亮,古窑非遗传承人,尹师傅进行的这道工序叫“拉坯”,是成型里面的第一道工序。拉碗的时候需借助一块小瓷片帮忙,从一坨泥到一个碗尹师傅大概只用了半分钟。
下一步工序是“印坯”,手工拉坯出来的碗大小会有些不一。放在阴凉处等到半干时,将粗坯套在模具上以手按拍整形,使坯体周正匀结,这样每个瓷器坯体规格就标准。按压时手上的力度很关键,力量小了,起不到整形的作用,力大了碗就破了。
再下一步工序是“利坯”,把印好坯的碗置于辘轳上,用刀修整,使器表光洁,厚薄均匀。
“挖足”工序,圆器拉坯时器底留下一个3寸长的泥靶,然后挖成器的底足。
“画坯”工序,这位姐姐非常熟练地在碗上行云流水般画着茶花,这一步是青花碗手工制瓷工序中最美的一道。
接下来就是“上釉”了,每个坯件的里、外都要上一层玻璃质釉,这样瓷器烧成后表面就会亮泽、光滑。这道工序要求操作者的手一定要稳,一手持碗底一边把质釉的液体荡进碗里,碗的里面全涂上了一层但碗外一滴都没沾上。
了解了制瓷工序后再来看这些烧好的青花瓷碗,觉得它们都是有生命的!
第二部分:说说景德镇四大名瓷
第一款:青花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属釉下彩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清秀素雅,百看不厌!
第二款:玲珑瓷
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空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上釉填平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透过光看,非常漂亮!
第三款:颜色釉瓷
颜色釉瓷是依靠釉水色彩的变化来装饰瓷器的。通常在釉料之中调整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就能达到改变釉色的目的,如铜红、钴兰、铁黑、铅绿等等。
第四款:粉彩瓷
粉彩是一种在瓷胎上彩绘,再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工艺十分繁复。
第三部分:各朝典型瓷窑
这就是清代“镇窑”,为景德镇特有的窑,因为窑形似半个鸭蛋,所以又称蛋型窑,可惜窑形拍不到。
此座“镇窑”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容量最大、烧造品种最多的柴烧瓷窑,可烧造几乎所有品种的瓷器,并于2009年10月复烧成功。
明代葫芦窑为元后期至明早期的窑炉,窑长8.4米,窑腰部内折,分前后两室,前宽后窄,前短而长。古人说其“窑形似卧地葫芦,前大后小”。也是景德镇特有的瓷窑。
元代馒头窑,顾名思义,因其窑形像馒头而得名。景德镇瓷业从宋、元至明代便开始使用馒头窑。这座馒头窑并非原址,而是后来复建的,并且已经成功烧制出了瓷器,绝迹数百年的馒头窑就这样又还原在我们面前了。
被还原的宋代龙窑,窑体依山坡而建,窑头在下,窑尾在上,据说,龙窑烧窑时形似一条俯冲而下的火龙,非常气派。真的好想一睹烧窑时的真容啊!
被还原的明清御窑,一共有六座,分别是:青窑、龙缸窑、风火窑、色窑、爁熿窑和匣窑,明清两朝专门烧造皇家御用瓷器,数不清的国宝精瓷诞生于此。
除了古作坊、古瓷窑、美妙的瓷乐演奏,这里的风景和古建筑也很精致。
卫生间都被青花瓷装饰得如此别致
园区内很多牌匾上的字都是用青花瓷“写”的
青花瓷的垃圾桶,铺满瓷片的步道,低头走路都不会觉得寂寞
不管你来不来景德镇
都要听这首歌
《让爱复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