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周荣林:馒头窑的发展沿革

来源:  发布:  发布时间:2020-10-01 15:25:08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各位游客、嘉宾,大家好!
  为更好地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陶瓷文化知识经典旅游景区,景德镇古窑精心策划、特邀国内相关行业顶级专家,为您打开文化知识宝库!
  传承中华文明,立足千年瓷都景德镇,向世界讲述中国陶瓷文化的神奇与魅力。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古窑讲堂,现在开讲!
(十)馒头窑的发展沿革

2011年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复建复烧了景德镇元代意义上的馒头窑,为了科学完成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程,笔者进行了相关的考证和研究,现转录如下:

一、馒头窑的发展沿革

用“馒头”来称呼一种瓷窑的形制,是着眼于窑炉的形状,而用一种形象比喻的方法。对此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窑炉外形像馒头;一说是窑炉的火膛和窑室合为一个馒头形的空间。前一种说法似乎较为合理。

馒头窑起先是我国北方流行的陶瓷窑炉形制,最早出现在西周晚期,考古资料载明的窑例有河南省洛阳市王湾窑。东周时期,在南方也有了馒头窑。湖北省江陵县毛家山发现了一座完全建筑在地面的馒头窑。从商周时的原始瓷到东汉时成熟瓷器的烧制,以至瓷器制品质量的不断提高,都得益于瓷窑营造和烧成技艺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到了元代,北方的窑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处于衰退之中,而景德镇窑却方兴未艾。元朝廷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有了“御窑器”的生产,同时还出现了著名的枢府器。湖田窑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窑场。在珠山明清御窑厂遗址的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馒头窑的遗存。在御窑遗址,竟发现密集的多达15座的馒头窑窑炉群。

馒头窑和马蹄窑的关系。对于起源于我国北方,并先后流行于北方、南方的馒头窑,同时还有一个“马蹄窑”的称谓。对此,冯先铭为主编,耿宝昌、杨根为副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是这样解释的:“马蹄形窑,馒头窑的形制之一。因其平面状似马蹄而得名。其火膛呈半圆形或扇形,窑室从前至后渐宽,左右两壁外弧或略外弧,后壁齐直。”“马蹄形窑唐至元代流行北方地区,陕西耀州窑、河南汝窑、河北磁州窑等,使用的都是这种窑炉。”

据此可知,“馒头窑”是概念外延大于“马蹄窑”概念外延的一种称谓。也可以说,“马蹄窑”是“馒头窑”的一种,他们之间并不存在南方、北方之分。

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的《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发掘简报》中,使用的是“馒头形窑炉”这个称谓。《发掘简报》中说:“窑炉有25座,其中葫芦形窑炉7座,馒头形窑炉15座,另外3座窑炉残损严重,形制暂不明。”

在现代科学研究中,根据窑炉的外形来对瓷窑进行分类,是中国、日本和朝鲜最常见的分类法,比如龙窑、馒头窑、葫芦窑、蛋形窑等。但是,要理解不同窑炉的烧成原理,还必须关注和研究其不同的焰型,比如升焰型、平焰型、半倒焰型、全倒焰型等。所以,对不同窑炉的称呼,用综合性的方法应该更为科学,比如升焰式圆窑、半倒焰式馒头窑、平焰式龙窑等。

馒头窑的实质意义是它属于半倒焰式或全倒焰式窑炉,它是由直焰式圆窑发展而来的。直焰式圆窑(有横穴窑和竖穴窑)的火焰在窑室处直升状态,烟气由窑室顶部的排烟孔排出窑外。这种焰型的缺点是热能消耗大,大部分热能没有对坯体产生充分作用就排出了窑外,而且还不易控制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半倒焰式马蹄窑将排烟孔从窑室顶部移至窑炉的后壁。烧窑点火后,火焰从火膛喷向室顶,由于窑顶没有出路,而后壁却因有排烟孔和烟囱存在吸引力,火焰于是倒向窑室的后半部。这样,延长了火焰在窑室内流动的路线和时间,充分利用了热能,而且可以控制温度和气氛。从直焰式到倒焰式,是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

▲半倒焰馒头窑

用煤炭作燃料烧造瓷器,初始于隋唐,盛行于北宋。在木柴燃料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北方名窑纷纷被迫转用煤炭作烧瓷燃料。北方盛产煤炭,用来烧制瓷器从而降低了成本,同时保护了北方自然条件下本来就不丰富的绿色植被。

燃料的改变,势必带来盛行于北方的馒头窑结构的变化。烧煤馒头窑的窑床比烧柴馒头窑的窑床在长度上缩短了,这是为了适应煤在烧炼时火焰较短的特点。烧煤馒头窑的火膛面积增大,以便增大烧煤的火力。如耀州窑系的旬岜县安仁乡宋代烧煤馒头窑,其火膛面积几乎是全窑面积的一半左右。烧煤馒头窑的烟囱比烧柴馒头窑的烟囱粗大,吸火孔更为密集。这是因为烧煤馒头窑需要增大抽力,补充足够的氧气来帮助煤的充分燃烧。

从北方馒头窑到景德镇馒头窑。景德镇的湖田古瓷窑址和御窑厂遗址是闻名于世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其保护范围内先后发现了明代馒头窑遗存。湖田馒头窑(马蹄窑)遗存位于湖田窑址乌鱼岭顶。其窑长2.95米,宽2.7—2.5米,坡度12.5度,东壁与后壁残高2.3米,有烟道6个,后烟室1个。据刘新园先生等专家考证,该窑可烧瓷碗2000个左右,为明朝成化、弘治间的瓷窑。

▲景德镇湖田瓷窑遗址馒头窑遗存

出土于景德镇珠山南麓,即御窑厂西侧的15座馒头形窑炉,形制、结构相同,大小相近。窑炉由窑前工作面、窑门、火膛、窑室,烟道、排烟孔、烟囱、护窑墙等组成。窑炉全长(不含窑前工作面)约4米,窑室宽2—2.2米。据北京大学权奎山先生等专家考证,这一组窑炉为明宣德至万历时的瓷窑。

▲景德镇御窑遗址馒头窑遗存

北方烧柴馒头窑的窑例有北宋山东淄博磁村馒头窑,全长8.25米,宽3.75米,窑尾有对称的两根烟囱。元代河北砚台馒头窑,全长8.35米,窑室宽5.64米。窑床前高向后渐低,形成坡度,设两个平面呈方形的烟囱。

进行比较可以知道,景德镇馒头窑的形制、结构比北方馒头窑有较大的变化。景德镇馒头窑的窑体较小。御窑厂的馒头窑窑床平整无坡度,窑床和后壁之间增设了低于窑床面的烟道,后壁外为一个与窑室等宽的平面呈窄长方形的烟囱。这种馒头窑更有利于控制烧成温度和气氛,更有利于烧制御用精品。

 
《精彩文章回顾》
1、【古窑讲堂】周荣林:元代景德镇烧造的典型瓷器——元红釉瓷
2、【古窑讲堂】周荣林:元代景德镇烧造的典型瓷器——元蓝釉瓷、元孔雀绿釉瓷
3、【古窑讲堂】周荣林:元代瓷窑遗址发掘考古的系列成果
《古窑讲堂》下期预告
【古窑讲堂】周荣林:复活景德镇元代馒头窑的三大题解
 

 
分线
主讲:周荣林
执行:一把火
萌

100.jpg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