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3(八十五)诚亲王府之诚王允祉
清朝北京的王府,现在能见到遗迹的,有五十多座。其中,诚亲王府和花园涉及今北京市儿童少年活动中心、清华大学和积冰潭医院,比较典型,很有意思。
诚亲王府第一任主人允祉,是康熙帝第三子。母亲荣妃马佳氏,在康熙十年(1671年)到十六年(1677年)的七年间,先后生育五子一女,这说明马佳氏入宫早,美丽聪慧,在康熙早期是受宠幸的。允祉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比皇长兄允褆小5岁,比皇太子允礽小3岁,比皇四弟胤禛(雍正帝)大1岁。
允祉自幼聪明好学,知书达理,课业优秀,骑射也佳。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第一次亲征噶尔丹,病在途中,急召太子允礽和皇三子允祉,到军前侍疾。时允祉14岁。而后,他和太子赶回京城,并出城迎接皇父出征病愈归来。
康熙帝着意培养允祉,举几个例子。
其一,随父亲征。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命允祉领镶红旗大营。这年允祉20岁。行军作战,条件艰苦,长途跋涉,受饥忍渴,这对于宫廷里长大的皇子允祉来说,是一场艰苦磨炼和痛苦考验。但是,允祉经受洗札,克服艰难,挺了过来。康熙帝为此作《赐皇子允祉》诗:“玉弩金戈壮此行,期门环卫在连营。深居莫忘勤劳意,须识间关出塞情。”(<圣祖御制文二集>卷四十六>)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22岁的允祉,被封为诚郡王。同时封皇长子允褆为郡王,但胤禛只封为贝勒。有人奏议皇四子应同封,康熙帝说:“朕于阿哥等留心视之已久,四阿哥为人轻率,七阿哥赋性鲁钝,朕意已决,尔等勿得再请。”(《康熙起居注册》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初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其二,挫折教育。允祉封郡王后的第二年,一不小心,犯下过错。皇父的敏妃(皇十三子允祥的母亲)薨,未满百日,允祉剃发,被降为贝勒。其王府长史马克笃、一等侍卫哈尔萨等革职,鞭一百。皇父借此教育允祉和其他皇子。
其三,考察锻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亲率皇太子允礽、皇三子允祉、皇十三子允祥等西巡。他们经保定.抵太原,过潼关,达西安。回銮经洛阳,回京师。骑马跋涉,历时两月,途经直隶、山西、陕西、河南四省,对允祉是一次锻炼。此行着重考察豫陕之间,是否可以把黄河、汾河、渭河连通航道,转运粮谷,既应军需,又便赈灾。于是,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帝命皇三子允祉同近御侍卫考察黄河三门砥柱。(《清圣祖实录》卷二百十四)允祉亲临三门峡,考察此处原有岩岛,将河水阻挡。古人凿岩岛开通“人门”、“神门”和“鬼门”,这是三门峡名称的由来。河经三门,水势湍急。古人又在石崖上凿出曳孔眼,似可行船。时值隆冬季节,无法用船亲试,所以不知船能否行走。允祉等的实地考察,为康熙帝考虑和安排河运提供了依据。第二年,又命四川、陕西、河南、山西的总督或巡抚等,再次前往考察、试验,以便解决两地粮食丰歉时的河运问题。
其四,研究编书。允祉不辜负皇父的栽培和期望,潜心于研究和编书,成为当时文化素养和学术造诣最高的皇子。允祉在文化史上主要有两大贡献:
第一,实际主编《律历渊源》。康熙帝在畅春园设蒙养斋,被誉为“皇家科学院”,允祉在康熙帝指导下,直接负责这项工作,钻研数学、天文、音律等学问,并率庶吉士、大数学家何国宗等设馆修辑律吕、算法诸书。(《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五十五)“所纂之书,每日进呈,上亲加改正焉”。谕允祉等曰:“古历规模甚好,但其数目岁久不合。今修书宜依古历规模,用今之数目算之。”后又谕:“北极高度、黄赤距度最为紧要,著于澹宁居后逐日测量。”诚亲王允祉等奏言:“郭守敬造授时术,遣人二十七处分测,故能密合。今除畅春园及观象台逐日测验外,如福建、广东、云南、四川、陕西、河南、江南、浙江八省,于里差尤为较著,请遣人逐日测量,得其真数,庶几东西南北里差及日天半径,皆有实据。”从之。(《清史稿·时宪志》卷四十五)到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诚亲王允祉等以《御制律吕正义》书成,进呈,得旨:“律吕、历法、算法三者合为一书,名曰《律历渊源》。”(《清史稿·诸王六》卷二百二十)《律历渊源》一书,总结前人成果,吸收西方文化,有所创新发展,是当时一流的科学著作。
第二,支持编纂《图书集成》。陈梦雷为《古今图书集成》编修做出巨大贡献,但如没有诚亲王支持、赞助、沟通并奏请皇父谕准,是不可能完成的。为《古今图书集成》做出最大贡献的两个人,一个是陈梦雷,另一个是诚亲王允祉。
康熙帝晚年,发生废太子事件。在这场政治风暴中,允祉的命运如何呢?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废太子,因允祉与太子比较亲睦,召问太子情状。这时流言要加罪于允祉,康熙帝说:“允祉与允礽虽昵,然未怂恿其为恶,而且屡次劝止允礽,允礽不听。此等情节,朕无不悉知,故不罪也。”(《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四)蒙古喇嘛巴汉格隆为允褆“厌胜”废太子,允祉知道后及时奏报。这说明允祉为人厚道,明辨是非,没有对废太子落井下石。康熙帝废太子后,害了一场大病。这时诸臣等多用虚语空文,惟允祉、胤禛对皇父真诚关爱,痛哭陈请,延医求药,使“朕之剧疾,业已全愈”。随之,允祉、胤禛、允祺,俱封为亲王。(《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三十七)允祉在关键时刻表现得当,他本来跟允礽关系密切,不仅没因废太子事件受到牵连,而且还得到皇父的信任和恩赐。
允祉曾遭人陷害,皇父明察,侥幸脱身,这就是盂光祖事件。
孟光祖事件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二月,镶蓝旗光棍孟光祖,称自己受诚亲王允祉差遣,到山西、陕西、四川、湖广、广西、江西诸省诈骗。四川巡抚年羹尧受骗,向他馈送马匹、银两,江西巡抚佟国勷(ráng,又音xiāng)也馈送过银两、缎疋。时有总督直隶兼巡抚赵弘燮奏报,查实,将孟光祖处斩。“佟国勷著革职,年羹尧著从宽革职留任效力。”此事,康熙帝下旨:“行文各省,通行晓谕。”(《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七十一)但对允祉,并未怪罪。
康熙帝还施恩于允祉的儿子弘晟(chéng,又音shèng)。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封允祉子弘晟为世子,班俸视同贝子。(《清圣祖实录》卷二百九十)第二年,命皇四子胤禛偕弘晟等祭盛京三陵。弘晟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生,母嫡福晋董鄂氏,都统、勇勤公彭春之女。不仅允祉成为胤禛竞争皇位的劲敌,而且他的儿子弘晟也成为弘历的潜在威胁。
皇父崩逝,命运倒转。康熙帝死,雍正帝立。本来在康熙帝废太子后、宾天前,允祉序次居长,兄弟奏报领衔,皇位继立有望,因而使皇四弟胤禛对允祉嫉忌更深。胤禛刚登上皇位,使命三阿哥、诚亲王允祉到遵化守护皇父景陵,不许回京,实同圈禁。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又向允祉世子弘晟开刀,削世子,为闲散宗室。
雍正六年(1728年),诚亲王允祉有罪降郡王,其子弘晟被禁锢。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因诚亲王允祉在怡贤亲王允祥丧期,迟到早退,面无戚容,命夺爵,禁锢于景山永安亭。
雍正十年(1732年)闰五月,允祉死于景山禁所,年56岁,照郡王例殡葬。同年七月初九日弘晟卒,年35岁。
执行: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