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周荣林:景德镇龙窑和宋代青白瓷(四)宋青白瓷烧造成就的历史意义
宋青白瓷的烧造成功使景德镇能以皇帝宋真宗的年号为镇名,开创了中国千年瓷都景德镇的成长道路。
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宋初宽减了若干割据政权时期的赋税,使得人民得以休息,国家社会比较安定,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宋真宗赵恒(公元968年—公元1022年),宋太宗第三子,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公元997年)赵恒即位,成为宋朝第三位皇帝。赵恒好文学、善书法,勤于政事,对外息兵求和,对内发展农业、手工业,“澶渊之盟”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
“景德”为宋真宗第二个年号(公元1004年—公元1007年),《宋会要辑稿》记载:“江东东路饶州浮梁县景德镇,景德元年置”。作为皇帝的宋真宗,以自己的年号作为州县下辖的一个镇为镇名,其中必定有一个特殊的原因,这应该就是因为这个镇出产自己钟爱的美如玉的青白瓷。
宋真宗设置“景德镇”,是因为瓷业的原因,有以下文献记载可以佐证:
明代王宗沐编撰,《江西通志·陶书》明嘉靖三十五年刻本:“陶厂景德镇在今浮梁县西兴乡,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置监镇一员”。
清乾隆朱琰《陶说》(该书首刊于乾隆三十九年,即公元1774年),卷三《说明·饶州窑》:“饶州府浮梁县西兴乡景德镇,水土宜陶。镇设自宋景德中,因名。置监镇,奉御董造,饶州窑自此始”。
乾隆四十八年《浮梁县志》卷十五载:“宋真宗遣官制瓷贡于京,即应官府之需,命陶工书建年‘景德’于器底,天下于是咸知有‘景德’之器矣”。
清《南窑笔记》记载:“景德陶之著名,则在于宋。盖因陶工制‘景德’年号于器底,故天下咸知有景德之窑”。
清代兰浦《景德镇陶录·景德镇历代窑考》“宋·景德窑”:“景德窑,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其器尤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
“真宗命进御瓷器”,于是有了各级官吏对景德镇瓷业生产的督理,有以下资料可以佐证:
《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瓷器库在建隆坊,掌受明、越、饶州、定州、青州白瓷器及漆器以给用。……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七月,诏瓷器库纳诸州瓷器,……。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九月,诏瓷器库除拣封椿供进外,余者令本库将样赴三司行人估价出卖”。
婺源县《嵩峡齐氏宗谱》记载:“诏封新要元帅掣麾侯·齐宗蠖,仁宗景佑三年(公元1037年),初任景德镇窑业,庆历五年,因部御器经婺源下槎,土名金村段,行从误毁御器后吞器亡之事”。
《宋史·食货志》记载:“元丰五年(公元1083年)八月置饶州景德镇瓷窑博易务”,其主要职能是督烧御瓷,管理包括税收在内的窑务。
1997年底,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景德湖田窑豪猪岭遗址发掘时,出土了一瓶底残片,器底露胎,刻有“迪功郎浮梁县丞臣张昂措置监造”楷书铭文。这位县丞以“臣”自居,他的主子一定是皇上。有学者根据宋代职官制进行考证,得出迪功郎张昂为北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至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的“浮梁县丞”。
(五)品种丰富的宋青白瓷“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执行: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