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七十九)瓷器外销的广阔市场

来源:  发布:  发布时间:2020-01-29 16:30:43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各位游客、嘉宾,大家好!
  为更好地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陶瓷文化知识经典旅游景区,景德镇古窑精心策划、特邀国内相关行业顶级专家,为您打开文化知识宝库!
  传承中华文明,立足千年瓷都景德镇,向世界讲述中国陶瓷文化的神奇与魅力。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古窑讲堂,现在开讲!

第四讲 明清瓷器的海外之旅
  目前已知瓷器大宗出口是从唐代开始的。此后,瓷器一直是我国对外出口的重要商品,与丝、茶并称于世界,在国际贸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明代中国瓷器的品种、制瓷工艺均达到了历史高峰,这一盛况一直延续到了清末。在此背景下,中国瓷器不仅供国内各阶层人士使用,而且开始了划时代的大规模、长时间的持续出口,远渡重洋,销往亚洲、非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到了16世纪中期,收藏中国瓷器已经成为欧洲上层贵族的一种风潮,并影响了当地的瓷器生产。
瓷器外销的广阔市场

中国瓷器外销的市场十分广阔。亚洲和非洲是瓷器外销的最初市场。亚洲国家日本、朝鲜、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与中国地缘相对靠近,成为中国陶瓷最早的外销市场和集散地。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出土了大量的中国陶瓷,时间可追溯到唐代甚至更早,品种包括越窑、邢窑、龙泉窑、长沙窑、景德镇窑、德化窑等窑口的产品。非洲是中国陶瓷的重要销售地区,迄今在二百余处发现过中国古瓷,最早的标本为唐代的产品。

长沙窑鸥纹碗
直径14厘米
伊朗奈沙布尔出土

釉里红高足杯
高8.7厘米
现藏日本出光美术馆

中国与欧洲直接进行瓷器贸易始于16世纪早期,也就是我国明代正德、嘉靖之际。此时葡萄牙是西方在远东的主要势力国。1511年葡萄牙占领马六甲后,即利用该地与中国进行间接贸易。1517年葡萄牙商船第一次驶入广州湾,成为欧洲第一个与中国进行直接贸易的国家。西班牙继葡萄牙之后,以马尼拉为据点与到该地的中国商船进行贸易。通过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的商业活动,从前只运到地中海和非洲东海岸的中国瓷器,这时已经绕过好望角沿着西非海岸东上,到达欧洲。

1602年,荷兰耗费660万盾巨资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并且垄断了东到好望角,西到麦哲伦海峡间的贸易。公司从政府那里得到许多特权,诸如拥有武装、可以代表政府宣战和颁布法令、同外国签订条约等。荷兰东印度公司一经建立,就开始着眼于同中国的贸易,原因是中国丝、瓷等特产在欧洲可以牟取暴利。公司成立当年,荷兰人即凭借其海上霸权,截获了一艘载有中国瓷器的葡萄牙“圣地亚哥”号商船,把船上装载的瓷器运到米德尔堡当众拍卖,获利甚丰。1604年,荷兰人又拦截了葡萄牙商船“卡塔林纳”号,把船上的数十吨中国瓷器运到阿姆斯特丹拍卖,获利600万盾,这个数字与设立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投资额相差无几。此次拍卖轰动了整个欧洲,购买者来自欧洲各地。这些闪闪发光、锵锵作声、造型各异的瓷器,迎合了当时欧洲正在高涨的东洋情趣,受到欧洲人的狂热喜爱。荷兰东印度公司经过几次拦截拍卖获得厚利之后,进一步加快了贩运中国瓷器的步伐。他们以印尼的巴达维亚(今雅加达)为据点,在我国沿海一带采购瓷器,或者由中国船舶将瓷器直接运抵巴达维亚。东印度公司再将这些瓷器转运至东南亚各国及西亚、荷兰本国,其数量之巨,出乎人们的意料。T.沃尔克(T.Volker)根据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往信件统计,估计在1602到1682年的八十多年里,共有1200万件中国瓷器被荷兰商船运到荷兰及欧洲各地。还有一项统计,在1602到1657年,从中国运到欧洲的中国瓷器有300万件。

进入欧洲的瓷器中,有一种备受推崇的“克拉克”(Kraak)、日本人称为“芙蓉手”的青花瓷器。之所以称为克拉克瓷,是由于这种瓷器最初是由荷兰人在截获的葡萄牙克拉克(葡萄牙文Carrack)商船中发现的,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即将这种瓷器称为克拉克瓷。日本陶瓷学者称这类瓷器为芙蓉手,是因为其装饰图案布局颇似一朵盛开的芙蓉花。造型有盘、碗、瓶、罐、军持等,以盘最为多见,且最具典型性。器物一般胎体轻薄。盘有圆口和花口之分,底微塌,圈足微向内斜,足上多粘有砂粒。盘内底描绘的主题纹饰,多为花卉、人物、草虫、静物花篮、飞禽走兽或变形抽象纹等。盘内壁一般为6个或8个莲瓣形或扇形(亦有椭圆形)开光,个别为10个或12个开光,开光内绘杂宝、花卉、人物等图案。有期器物上还书有“福”、“寿”、“福寿康宁”等文字。这种瓷器是明后期至清初销往欧、亚国家的热门货,目前国内收藏极少,而在欧洲、亚洲很多国家的博物馆里都有收藏,葡萄牙、荷兰收藏尤多。17世纪荷兰的静物画中,经常出现克拉克瓷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欧洲人对克拉克瓷的喜爱。

青花花卉杂宝纹菱花口大盘
直径45.5厘米
现藏土耳其托普卡珀博物馆

自明代后期,欧洲已经开始畅销中国瓷器,到清初的17世纪晚期,特别是18世纪,中国瓷器大最进入欧洲人的日常生活领域,欧洲成为中国瓷器输出的主要市场。有人作过统计,荷兰东印度公司从巴达维亚每年运往欧洲的瓷器达300万件之多。1731年成立的瑞典东印度公司,在1731年至1806年的75年间,共有35艘船、132航次赴中国进行贸易,其中瓷器占有重要的经营地位。18世纪初,英国把2500万—3000万件中国瓷器运往欧洲,并在18世纪30年代后占据了欧洲各国对华贸易的首位。法国也不甘落后,迅速展开了与远东的贸易。1700年,著名的法国商船“安菲托里脱”号经过一年多的远航抵达广州,装载景德镇瓷器等货物,运回欧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还有德国、丹麦也纷纷加入到贩运中国瓷器的行列。北方的沙俄帝国也曾在我国订烧各种瓷器,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康熙五彩双鹰纹茶叶罐,鹰首戴有皇冠,是当时彼得大帝在中国订烧的专用品。

景德镇窑青花丹凤朝阳纹盘
明·万历
高5.5厘米 口径28.5厘米 底径14厘米
1992—1993年西班牙圣迭戈号沉船出土
现藏菲律宾国家物物馆

18世纪前期,欧洲很多国家获许在广州开设贸易机构。最早获得这一权利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1715年)。法国于1728年,荷兰于1729年,丹麦于1731年,瑞典于1732年,也都先后设立了贸易站,这就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瓷器的外销。中国瓷器一经销往欧洲,即以其洁白轻盈、耐腐蚀、耐高温、实用美观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欧洲人视中国瓷器不亚于奇珍异宝。18世纪,法国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曾大量收藏和陈列中国瓷器。有在景德镇订烧的各式青花、五彩瓷器,还有法王路易十四及其夫人曼德侬的瓷塑像。

美国从18世纪开始与我国进行直接的瓷器贸易。据统,计在1804年至1809年的五年中,有154艘美国商船驶往中国最大的港口广州,1815年有38艘,1816年有39艘,1819年有47艘。有些出口到美国的瓷器上面,根据美国商人的要求,描绘有雄鹰、华盛顿总统肖像、纽约城等图案。美国纽约还成立了苏瑞记公司,专门经营中国瓷器,刘锦藻在《清朝续文献通考》中记载:“美国纽约有苏瑞记公司,为经营景德镇瓷器输入美国之最大商行,每年售品约值十万元。

 
《精彩文章回顾》
1、【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七十六)外销器的主要品种
2、【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七十七)为国外市场特制的瓷器
3、【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七十八)瓷器外销的方式
《古窑讲堂》本系列下期预告
【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八十)郑和下西洋与瓷器外销
 
分线
主讲:吕成龙
执行:一把火

100.jpg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