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七十五)中国瓷器走向世界

来源:  发布:  发布时间:2020-01-02 11:15:52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各位游客、嘉宾,大家好!
  为更好地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陶瓷文化知识经典旅游景区,景德镇古窑精心策划、特邀国内相关行业顶级专家,为您打开文化知识宝库!
  传承中华文明,立足千年瓷都景德镇,向世界讲述中国陶瓷文化的神奇与魅力。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古窑讲堂,现在开讲!

第四讲 明清瓷器的海外之旅
  目前已知瓷器大宗出口是从唐代开始的。此后,瓷器一直是我国对外出口的重要商品,与丝、茶并称于世界,在国际贸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明代中国瓷器的品种、制瓷工艺均达到了历史高峰,这一盛况一直延续到了清末。在此背景下,中国瓷器不仅供国内各阶层人士使用,而且开始了划时代的大规模、长时间的持续出口,远渡重洋,销往亚洲、非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到了16世纪中期,收藏中国瓷器已经成为欧洲上层贵族的一种风潮,并影响了当地的瓷器生产。
中国瓷器走向世界

至迟从9世纪下半期起,中国陶瓷已输出到国外。陆上丝绸之路所到的西亚,东西洋航路所及之处,都发现有唐瓷碎片。起初可能不是有意识地开拓外销瓷器的市场,而是将瓷器作为礼品赠送的。后来由于国外需要量的不断扩大,才逐渐通过贸易的形式,把瓷器运往国外。

黑釉白斑四系罐
高38厘米 腹径32.8厘米
现藏日本松岗美术馆

明代之前的中国,对外的态度皆以开放为主。在开放的姿态下,瓷器远销海外。明代开始受北部边疆游牧民族和来自日本的海上倭寇,以及西方国家在东方进行殖民占领和开展掠夺式贸易的影响,明王朝确立了“固守封疆”的政策,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对海外贸易加强了管制,这对瓷器外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明清两代瓷器外销的数量仍然可观,外销地区有了明显扩大。明代输往的地点主要是亚洲、非洲诸国,后来还直接与欧洲进行大规模的瓷器贸易,清代时几乎到达了世界各地。

左:青花缠枝花卉纹盘
明·正统
高3.8厘米 口径12厘米 底径6.7厘米
1995年菲律宾潘达南沉船出土
左现藏菲律宾国家博物馆
右:青花海山三友图盘
明·弘治
高6.6厘米 口径32.3厘米 足径20.1厘米
香港中文大学购自菲律宾

清代外销瓷以江西景德镇的产品数量最多,质量也最好。这些瓷器从景德镇起运,经昌江入鄱阳湖,然后沿赣江南下至广州,再被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除景德镇以外,福建、广东瓷器也大量外销。清人萨嘉渠记载:“外人由福建贩瓷往欧洲,价值每以黄金重量相等,且有供不应求之势。”19世纪上半叶以后,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欧洲制瓷业的发展和日本瓷器的竞争,中国制造业趋于衰落,瓷器的对外输出亦每况愈下。

中国瓷器大量输往世界各国,对这些国家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例如,明代瓷器大量输入东南亚后,改变了这些国家饮食以竹编或树叶为器的简陋而原始的状况。《明史·外国传》文郎马神条载:“初用蕉叶为食器,后与华人市,渐用瓷器。”东南亚某些地区还把中国瓷器当作精灵崇拜仪式上的祭器,认为它有着漂亮的外衣可以媚神,轻扣之可以发出清脆的响声,能够通神。中国外销瓷器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物质、文化风貌,在中外交流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丝绸之路的形成

远在距今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西域就已经通过河西走廊与中原地区建立了联系。汉武帝出于打击匈奴的战略需要,于公元前138年、119年,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从此中国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商道,被置于汉王朝的保护之下。此条通道大致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后分为南北两道。南道出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西行,经鄯善(今新疆罗布淖尔附近),沿昆仑山的北麓,经过于阗(今新疆和田)、莎车、蒲犁(今新疆塔什库尔干),逾葱岭(今帕米尔),至大月氏(音:大柔支。今巴基斯坦北部),再西行到安息(今伊朗)、大秦(今罗马),或由大月氏向南入南天竺(今印度)。北道自玉门关(今敦煌西北)西行,经车师前国(今吐鲁番附近),沿天山南麓西行,经焉耆、疏勒,逾葱岭,至大宛。再往南北方向到康居、奄蔡;向西南方向到大月氏、安息。唐代时,天山以西地区为波斯人所控制。直至19世纪,这条将中国丝绸运送到欧洲的商路才引起西方学界的重视,并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称为“丝绸之路”,公诸于世。

 
《精彩文章回顾》
1、【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七十二)茄皮紫釉<
2、【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七十三)金银釉:皇帝的寿礼
3、【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七十四)仿其他材质釉
《古窑讲堂》本系列下期预告
【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七十六)外销器的主要品种
 
分线
主讲:吕成龙
执行:一把火

100.jpg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