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六十九)乌金釉:黑亮似漆
清代景德镇烧造的黑釉瓷又称“乌金釉瓷”,属于名贵的以氧化铁为主要呈色剂的颜色釉瓷,被认为是黑釉瓷中最莹亮的一种。发明于康熙时臧窑,雍正、乾隆时亦有生产。它以景德镇附近所产的氧化铁含量高达13.4%的乌金土入釉配制而成,黑亮似漆,晶莹可爱。它不同于一般的黑釉在于其釉中除含有较多的氧化铁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锰和钴的氧化物。传世康、雍、乾时的乌金釉瓷器多用描金装饰,蓝浦《景德镇陶录》载:“乌金釉有黑地白花、黑地描金两种,系新制。”
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1月25日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昂特雷克莱在景德镇写给该教会会计奥日神父的信件中曾谈到乌金釉的配制方法:“要赋予瓷器以带光彩的黑色或称之为乌光色,就将瓷坯浸在以青料为主要成分的混合釉中。制作乌金釉一定要使用优质青料,但其浓度要求稍大一些,配制时将青料与白釉、紫金釉混合,并添加少量石灰与凤尾草灰配制的釉灰。例如,往十盎司用碾钵研细的青料中调入一杯紫金釉、七杯白釉和两杯由石灰和凤尾草灰配制的釉灰。由于此混合液中已经含釉,所以无需另外添加釉了。焙烧这种黑瓷时,将其置于窑内的中央部位,切勿置于火力最强的拱顶附近。”
乌金釉瓷器以康熙时的制品最为著名,造型有棒槌瓶、油槌瓶、观音瓶、荸荠瓶、笔筒、茶壶、盒、碗、盘等,釉色乌黑发亮,胎釉坚致,口沿釉薄处泛黄白色,外底无款识。描金装饰者,其题材有兰草、山水,开光内绘花卉以及题写诗文等,金彩多有脱落。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康熙乌金釉描金山水纹笔筒,圆筒状,平底,里白釉,外壁施黑釉,釉上以金彩描绘山水纹,空白处有金彩题字,金彩多以脱落,依稀可见“乙丑”等字样,无款。查“乙丑”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此时正值工部虞司郎中臧应选督理景德镇御窑厂时,由此可证明,著名的康熙乌金釉瓷器应属臧窑制品。
关于雍正时的乌金釉瓷器,唐英《陶成纪事》中提到:“新制仿乌金釉,黑地白花、黑地描金二种。”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雍正乌金描金云龙纹高足杯,即为“黑地描金”一种。杯内施白釉,外施乌金釉,并有描金装饰,腹部为二龙戏珠,足外壁为海水波浪纹,足内施白釉,足内沿有顺时针绕足书写的“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楷书款。
产于江西景德镇东郊李家坳小土斜壁上。呈鸡蛋或皮球大小的团块分布在山上斜壁内的黄土层中,没有较大的矿脉供大型开采。产量少,质量也不稳定。外观带微黑棕褐色。一般含13.4%左右的三氧化二铁(Fe2O3),质量好的含有30%左右的三氧化二铁和8—10%氧化锰(MnO2)。很早就被景德镇窑工用来配制乌金釉,效果甚好。
执行: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