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2(五十九)启祥之春之咸丰改建
西六宫靠西一排,南为启祥宫(太极殿),中为长春宫,北为咸福宫。启祥宫与长春宫,咸丰打通,连成一体,合为一座宫院。
长春宫也是西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春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永宁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复称长春宫。长春宫在启祥宫的北面,两宫南北相邻,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后又多次修葺。
启祥宫前殿,悬挂乾隆帝御笔匾额“勤襄内政”,东壁悬挂张照书写《圣制姜后脱簪赞》,西壁悬挂《姜后脱簪图》。故事取自汉朝刘向《列女传·周宣姜后》:“周宣姜后者,齐侯之女也。贤而有德,事非礼不言,行非礼不动。宣王常早卧晏起,姜后脱簪珥,待罪于永巷,使人通言于王曰:‘妾之不才,妾之淫心见矣,至使君王失礼而晏朝,以见君王乐色而忘德也……敢请婢子之罪。’王曰:‘寡人不德,实自有过,非夫人之罪也。’遂复姜后,而勤于政事。”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后妃辅主,既以礼制情,也以理制情。
长春宫前殿,悬挂乾隆帝御笔匾额“敬修内则”,东壁悬挂梁诗正书写的《圣制太姒诲子赞》,西壁悬挂《太姒诲子图》。
咸丰九年(1859年),启祥宫与长春宫在建筑格局上,发生重大变化,主要是通过改建,两宫连成一体。具体说来,主要有五:
其一,连通:拆除长春宫的宫门长春门及两侧院墙,将启祥宫后殿改为穿堂殿,咸丰帝题额“体元殿”,启祥、长春两座宫院,由此连通成为一体。
其二,抱厦:后给体元殿接出三间后抱厦,南北6.9米,东西14.7米,面积为101. 43平方米,成为长春宫院内的戏台。抱厦匾额“境清心静”,柱联:“西山浓翠迎朝霞,南陆微薰送午凉。”
其三,宫门:太极殿的宫门未设在中间,而是偏东。东西六宫的十二座正门,只有太极殿一长春宫的宫门正门不居中。
其四,等级:宫正中设地屏宝座。长春宫前檐出廊,天花绘金龙和玺彩画,启祥宫改名太极殿,正殿前左右设铜龟、铜鹤各一对。显然礼制更高,并具殿堂功能。
其五,合一:改建后的启祥宫(太极殿)和长春宫,正殿与后殿,及其东西配殿,前后出廊,转角游廊,东西耳房各开一间为通道,互相连接,经太极殿后殿(体元殿)的穿堂殿,并经各宫殿相连的回廊,使启祥宫(太极殿)与长春宫,由原各自独立的二进院,连成贯通合一的四进院。
为什么这样做呢?据专家分析,主要原因是:其一,为纪念咸丰帝登极十周年;其二,为庆祝咸丰帝三十大寿;其三,为往来近便——长春宫南院墙距养心殿北院墙7米,长春宫南正门到养心殿“如意门”12.2米,就是说咸丰帝如住在长春宫到养心殿上班,最近距离为7米,最远距离为12.2米,既方便,也近便;其四,可能是最主要的,奕泞这番兴工改建与他患有骽(tuǐ)疾相关。这里我解释“骽”字:《玉篇》释作“腿股”,有说是指股骨头,也有说是指大腿骨。奕詝当年骑马摔伤,成为瘸腿,长期体弱,走动不便,跪拜起立不灵活,连天坛大祭也要派人恭代。住在这里,两宫打通,上朝下朝,台阶少,路程近。但是,工程完工不久,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第二年病死,新长春宫后来实际成为皇太后之宫。
启祥宫与长春宫合并改建工程,国家图书馆藏有相关图样,就是《长春宫启祥宫糙底》。今见太极殿、长春宫状况,基本是咸丰末年的原状。新太极殿、长春宫使人联想到乾清门、乾清宫、坤宁宫,虽有大小高低的礼制差别,却略仿后三宫,并部分取代其功能。(杨文概《奕詝并长春宫启祥宫为一宫的前因后果》,载《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六集)
执行: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