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四十三)什么是颜色釉
颜色釉是指在陶瓷基釉料中加入含有着色金属元素的物质,在适当的温度和气氛中烧成后,使釉面呈现某种固有色泽的釉。含有着色金属元素的物质称为“着色剂”。例如在还原气氛下烧成时,釉料中加入含有适量铜的着色剂便呈红色,加入含有适量铁的着色剂便呈青色,加入含有适量钴的着色剂便呈蓝色。
明代景德镇窑生产的颜色釉瓷,品种繁多,色泽缤纷。按烧成温度的高低,大致可分为高温色釉和低温色釉两大类。高温色釉的烧成温度通常在1250℃以上,多系生坯挂釉后入窑一次烧成,如白釉、鲜红釉、霁蓝釉等;低温色釉因在釉料中加入了较强的助熔剂,故烧成温度约为700——1250℃,一般是在烧好的素白瓷或涩胎上挂釉后入窑经第二次焙烧而成,如娇黄釉、瓜皮绿釉、孔雀绿釉等。高温色釉的特点是表面硬度高,颜色深沉,胎釉结合牢固,化学稳定性好。低温色釉的特点是表面硬度低,光泽强、平整光滑,清澈透明,呈色稳定,胎釉结合不甚牢固。
若按釉色分,明代颜色釉可分为白釉系统、红釉系统、蓝釉系统、黄釉系统、绿釉系统等。从传世品及出土物看,永乐时的甜白釉,永、宣时的祭红釉、祭蓝釉,弘治时的娇黄釉,正德时的孔雀绿釉,嘉靖时瓜皮绿釉的等,集中体现了明代颜色釉瓷器的卓异成就。另外,永乐时的影青釉、翠绿釉,永乐、宣德时的仿龙泉釉,宣德、成化时的仿哥釉,宣德时的酱色釉、洒蓝釉,嘉靖时的回青釉,万历时的淡茄皮紫釉,也都具有较高水平。
清代颜色釉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不仅恢复或继承了明代的一些色釉品种,如明代中期以来几乎失传的铜红釉,传统的霁蓝、霁红、豆青、孔雀绿等各种高、低温颜色釉,还新创了多种色釉,如郎窑红、虹豆红、厂官釉等。
康、雍、乾三朝颜色釉尤为发达,可分为红色釉系统、青色釉系统、蓝色釉系统、黄色釉系统、绿色釉系统、窑变花色系统及其他色釉。其中红色釉系统有霁红、郎窑红、豇豆红、低温铁红、金红;青色釉系有豆青、东(冬)青、粉青、仿龙泉釉、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蓝色釉系统有霁蓝釉、洒蓝釉、天蓝釉、孔雀蓝釉;黄釉系统有浇黄釉(娇黄釉)、淡黄釉、米色釉;绿色系统有郎窑绿釉、西湖水釉、松石绿釉、秋葵绿釉、孔雀绿釉、瓜皮绿釉;窑变花色系统有仿钧釉、窑变釉。其他色釉还有白釉、黑釉、厂官釉、紫金釉、茄皮紫釉、金釉、银釉、仿古玉釉、仿花斑石釉、仿木纹釉、仿漆釉等。
自嘉庆朝开始,清代社会状况和制瓷技术都是每况愈下,品种逐渐减少,质量渐趋低次,精品极为少见。嘉庆朝颜色釉瓷中的冬青、红釉、蓝釉、厂官釉、炉钧釉、窑变釉、浇黄釉、金釉、胭脂紫釉、孔雀绿釉、茄紫釉、仿木纹釉、仿哥釉、仿钧釉、仿官釉瓷都在继续生产。道光所产颜色釉瓷,品种有红釉、黄釉、蓝釉、米色釉、紫金釉、茄紫釉、天蓝釉、冬青釉、厂官釉、窑变釉、炉钧釉以及仿汝、官、哥、定釉等。咸丰朝颜色釉瓷器的品种有红釉、白釉、蓝釉、粉青釉、黄釉、绿釉、茄紫釉、厂官釉、芸豆红釉,窑变釉、紫金釉、天蓝釉以及仿官釉、仿哥釉等。总的来说,质量低劣,唯有厂官釉质量较好,釉面几乎与雍正时一样细润。同治时期所制颜色釉瓷有黄釉、蓝釉、紫金釉、芸豆红釉、窑变釉、厂官釉、天青釉、茄皮紫釉及仿官釉、仿哥釉等。光绪朝所产颜色釉瓷器品种有白釉、红釉、霁蓝釉、洒蓝釉、天蓝釉、粉青釉、紫金釉、乌金釉、厂官釉、芸豆红釉、抹红釉、茄皮紫釉、胭脂紫釉、炉钧釉、窑变釉、黄釉、孔雀绿釉以及仿官、哥釉等。此时还盛行在色釉地上彩绘的技法。宣统朝颜色釉品种有白釉、窑变釉、仿官釉、仿哥釉、霁蓝釉、厂官釉、芸豆红釉、黄釉、珊瑚红釉等。纵观晚清同、光、宣各朝御窑厂烧造的颜色釉瓷器,光绪一朝无论在品种还是数量上均居首位。
颜色釉瓷器的大量生产与祭祀制度有密切关系。据《明实录·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降旨“祭器皆用瓷”。明代朝廷向景德镇下达的烧造任务中,有时指明让烧造祭器,如《明实录·宣宗实录》记载:“(洪熙元年九月乙酉)命行在工部江西饶州府造奉先殿太祖皇帝几筵、仁宗皇帝几筵白瓷祭器。”《大明会典》卷二0一记载:“嘉靖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解。”由此可知,明代景德镇御器厂生产的红釉、蓝釉、白釉、黄釉瓷器,均可派作专供祭祀之用。
颜色釉瓷器的大量生产与祭祀制度有密切关系。据《明实录·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降旨“祭器皆用瓷”。明代朝廷向景德镇下达的烧造任务中,有时指明让烧造祭器,如《明实录·宣宗实录》记载:“(洪熙元年九月乙酉)命行在工部江西饶州府造奉先殿太祖皇帝几筵、仁宗皇帝几筵白瓷祭器。”《大明会典》卷二0一记载:“嘉靖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解。”由此可知,明代景德镇御器厂生产的红釉、蓝釉、白釉、黄釉瓷器,均可派作专供祭祀之用。
执行: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