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四十一)清新雅致的素三彩
素三彩是指景德镇窑烧制的一种施低温彩釉的瓷器。主要特征是不用红色,或少用红色,而以黄、绿、紫三色为主,显得素净淡雅。按中国传统习惯,任何非红的颜色都可称为素色,这是素三彩得名的由来。清末寂园叟《陶雅》卷下三十三曰:“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民国初年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其实“素三彩”中的“三”字乃“多”之意,即素三彩瓷器上不一定只施三种彩,有的器物除施黄、绿、紫色之外,还加施白色、孔雀绿色、黑色、蓝色等。
素三彩瓷器早在明代成化时已出现。素三彩按地色不同,可形成各种色地的素三,如正德时加以发展嘉靖、万历时曾大量生产。
成化三彩有绿、黄、紫、褐等颜色,官窑器少见,民窑器中常有三彩雕塑佛像之类。1987年在江西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发掘中,发现了署成化官窑款的素三彩方座立式鸭形香熏,胎体轻薄,造型生动。鸭仁立于方座之上,昂首张口,颈为烟道,腹间中分,上下盖合,器座镂孔。所施黄、绿、紫米色等彩釉,色泽浅淡,墨彩以绿托黑,还于羽毛间钩描水绿色,形象生动。
正德素三彩器不多见,但制作很精。如素三彩海蟾纹洗,敛口,浅腹,平底,底承三如意形足,纹饰及四字年款均为暗刻,口足处分饰紫彩,在泛黄的绿色为地的器身上刻出海蟾纹,并填以黄彩,留有白釉,使海水浪花与跳跃的蟾蜍色彩对比分明,极富艺术感染力。
嘉靖素三彩色调浓重而沉闷,鲜亮不足,显得古旧,胎体上多有粗线条的暗刻花装饰。施彩或色地上绘以红、绿、紫彩,或在色地上绘以黄、绿、紫彩,也有留出白地作局部纹饰图案的。
万历素三彩器有各种色地。其彩均直接施于坯胎上。以黄釉为地的黄绿紫三彩器,黄釉色重,色调沉闷,黄釉中多因釉质不纯而见有小红点或血丝痕;以茄皮紫色为地,刻暗花后填以白、绿、黄彩的三彩器,茄皮紫釉面多不鲜亮。
清代素三彩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以康熙时期的产品最为名贵。雍正及其以后各朝少有制作。
康熙素三彩是在明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官、民窑都有生产,工艺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继承方面,以黄地紫、绿彩为例,这是沿袭明代万历时的品种,从康熙朝开始,至宣统朝为止,历朝都有生产。造型以大小不等的各类盘为主。盘内外及圈足内均先施黄釉,内底及外壁以紫、绿彩描绘纹饰。外壁装饰题材有葡萄、云鹤、朵花、蟠螭等,内底暗刻二云龙戏珠纹填彩,二龙一紫一绿,火珠及云朵填绿彩。外底以青花或紫彩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外围双线圈。
在创新方面,出现以米黄、黑或藕荷等多种低温色釉为地的素三彩瓷器,有的明快,有的雅净,显示出多姿多彩的风格。新创装饰技法有镂空、捏塑等。
康熙素三彩瓷中的精品,首推白地素三彩。其特点是采用釉下暗刻花纹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装饰,彩色花纹清晰明丽,暗刻花纹若隐若现,耐人寻味。主要作品有山石牡丹纹盘、折枝花果纹盘、花蝶纹碗等。图案以黑彩勾边,填以黄、绿、紫、湖绿等低温彩,釉下暗刻云龙纹。寂园叟的《陶雅》曾提到这一品种:“素三彩之盘、碗,各有凹雕暗龙,其浅碧一色,最为鲜艳。”康熙素三彩中的浅碧色亦称湖绿色,淡而娇嫩,宛如一汪湖水,纯净无杂,是诸彩中最具特色的一种,令后代仿者望尘莫及。
康熙绿地素三彩瓷器中有许多珍贵器物,如六方或八方镂空香薰,海马纹罐、碗,花鸟纹碗,荷莲纹攒盘、方盘,荷花式杯,小长方几等。其中以香熏最具特色。如镂空六方和八方香熏,通体以绿色锦纹为地,透雕不同形状的图案,既实用又美观。素三彩攒盘属珍稀之作,《饮流斋说瓷》称之为果盒:“果盒亦谓之馔盒,乃合数个盘格星罗棋布于中,略似七巧之版,而置种种之食品于其内也。康窑最喜三彩。有由九格而至十余格者。”从传世品看,攒盘最早出现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和乾隆两朝较盛行。
严格说来,素三彩中是不应有红彩的,但也有个别以红彩点缀纹饰局部,被称为“三彩加红”。此技法早在明代嘉靖时既已出现,如嘉靖素三彩莲池游龙纹绣墩,主要以黄、绿、紫彩描绘莲池游龙,以红彩点缀花朵等部位。康熙时的三彩加红器见有椭圆形小盒、神像、四方瓶等。由于三彩加红器数量很少,物以稀为贵,故过去曾有“三彩加红,价值连城”之说。
康熙素三彩瓷器有的署款,有的则不署款,署款的款式主要有三种:一为本朝六字年款;二为仿明代成化或嘉靖年款;三为花押款。
康熙以后,素三彩瓷器少有制作,只有个别品种,如黄地绿、紫彩云龙纹盘作为传统品种而延续生产,从康熙至光绪,从未间断。光绪朝对康熙素三彩有较多的仿制,最有名的仿品是署“储秀宫制”款的黄地三彩云龙纹大盘、白地素三彩花果暗龙纹大盘、墨地三彩花蝶纹大盘等。这些大盘有的口径达100厘米,是慈禧太后在储秀宫的专用品。
执行: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