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四十)每况愈下的清末粉彩
嘉庆时,粉彩瓷器属主流产品。粉彩瓷器的造型、纹饰、色彩等,仍基本保持着乾隆时的风貌。如乾隆时多见的“百花铺地”(俗称“万花锦”)装饰仍在使用,乾隆时盛行的粉彩轧道技法,一直沿用至光绪时。乾隆时较多采用的色地开光装饰粉彩技法亦被沿用下来。特别是嘉庆初年的一些作品,如不署款,很难分清楚究竟是乾隆还是嘉庆,个别粉彩器上还在题写乾隆御制诗。部分粉彩琢器的足内和器里施豆瓣绿釉,早期的豆瓣绿釉与乾隆时几无区别,后期则呈色趋深,并欠匀净。官窑粉彩茶壶上多见开光内书嘉庆丁巳(二年)的“佳茗”御制诗。所署年款,以青花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款为主,另有红彩篆书六字三行款。
道光粉彩仍可分为白地粉彩和色地粉彩两大类,色地粉彩见有红、黄、蓝、绿、紫等色地。乾、嘉时盛行的色地轧道开光粉彩器,此时仍有生产有一种较为多见的色地轧道圆形开光粉彩博古图或山水碗,属传统品种,乾、嘉、道三朝均有生产,但道光时色地的颜色明显趋于浓重。画面中开始大面积使用紫色(雪青色)是其时代特征。造型除瓶、罐及少量文房用具外,大量见到的是盘、碗等饮食用具。装饰题材有花卉、瓜果、博古、人物、异兽、草虫等。
道光官窑粉彩瓷器的款识以“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和抹红款为主,个别粉彩器上署“道光年制”四字红地描金篆书款。道光粉彩器中有一大批署“慎德堂制”四字双行红彩楷书款,制作工艺相当精细。慎德堂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内的行宫。署有其他堂名款的粉彩器,如“巨德堂制”、“经司堂制”、“退思堂制”、“睿邸退思堂制”、“行有恒堂”、“定府行有恒堂”等,亦很精致。
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的粉彩器,除仿造先朝的部分器物外,少有创新,制作技艺每况愈下。从总体上看,与乾隆、嘉庆粉彩相比,胎质显得粗松,釉面明显泛波浪纹,纹饰趋于图案化,缺乏勃勃生机,画面色彩俗艳刺目。但也不能否认其中有少量精品,如署“体和殿制”款和“大雅斋”款的器物。
咸丰粉彩的主要特征是画面中大量使用雪青色和佛头青色。色地粉彩见有黄地、紫地、蓝地等。器里及足内施豆瓣绿釉者,绿釉呈色较深。轧道工艺已少见,乾、嘉时盛行的万花堆粉彩此时几乎不见。官窑粉彩瓷器署款一反乾、嘉、道时多篆书的习惯,开始较多地使用青花料或红彩楷书“大清咸丰年制”六字双行款,无边栏。个别粉彩瓷器上署六字三行篆书款。
同治粉彩瓷器上的各种色彩较以前鲜艳,以色地粉彩较为多见,由于施彩浓艳热闹,后被古玩界誉为“同治彩”。同治七年(1868年),江西巡抚景福在景德镇为宫廷督造瓷器120桶,计七千余件,作为同治皇帝大婚时的用品,其中绝大多数是黄地粉彩瓷器。同治九年,御窑厂专门为“体和殿”烧制约一万件瓷器,皆署“体和殿”款识,较为精致。“体和殿”是慈禧居住储秀宫时用膳之处。这批瓷器的造型除大鱼缸外,还有灯笼尊、各式花盆和圆形捧盒等,多以黄地或绿地衬托粉彩花卉,一些大件器物用五彩加粉彩或蓝釉加粉彩装饰。同治官窑粉彩瓷所署年款,大多为“同治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抹红款。
在晚清咸、同、光、宣各朝官窑瓷器中,光绪一朝在品种和数量上均居首位,其中粉彩瓷器又属大宗产品。各种色地粉彩,特别是署“大雅斋”款的色地粉彩器,是慈禧太后专用品,做工精致,水平较高。器物造型有瓶、尊、觚、盒、奓斗、盘、碗、花盆等,鱼缸和尊的形体较大。多以黄、绿、紫、红、蓝、藕荷等色釉为地,装饰题材以花鸟为主。
清末民初,光绪官窑粉彩器,特别是署“大雅斋”款的色地粉彩器,颇为世人欣赏,因而出现大量的仿制品。民国仿“大雅斋”款黄、绿、藕荷色地粉彩器,多为瓶、缸、花盆等,较之真品,胎质粗糙,釉彩不匀,画工与署款草率。另有着意仿古的粉彩百鹿尊、九桃天球瓶等,但绘画粗率,偷减笔意,只能摹其大概。
宣统在位不满三年,官窑瓷器虽有生产,但数量极少。其粉彩瓷器风格大体同于前朝,工艺较精,色彩淡雅。造型有玉壶春瓶、赏瓶、纸槌瓶、盘、碗等。装饰题材有夔凤、云蝠、荷莲、牡丹、瓜竹等。器外底署有青花楷书“大清宣统年制”六字双行款。
北宋时期,复古风气盛行,宋徽宗命大臣编绘宣和殿所藏古器,修成《宣和博古图》三十卷。后人因此将绘有瓷、铜、玉、石等古代器物的图画,叫做“博古图”,有时以花卉、果品等装饰点缀。“博古”一词有博古通今、崇尚儒雅的寓意,因此常用于书香门第或官宦人家的宅第装饰。瓷器上绘博古图流行于明、清官窑瓷器上。有的作为主题纹饰,有的作为边饰。用彩绘、贴塑手法制成。
执行: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