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三十九)从清新到华丽
雍正、乾隆时,粉彩瓷器在造型、胎釉和彩绘方面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雍正粉彩,瓷质洁白无暇,造型轻巧俊秀,图案工整自然,彩绘精心细腻,色彩搭配协调,所绘物像栩栩如生。清末寂园叟《陶雅》曰:“粉彩以雍正朝为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妍夺目,工致殊常。”造型有盘、碗、壶、罐、尊、笔筒、洗、瓶等。装饰题材以各种花卉、花果最为多见,其次是花鸟、花蝶、人物故事、山水等。各种题材经精心彩绘后,其特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盘、碗上的绘画擅用过枝技法,过枝的题材多为桃树及各种花卉,桃树上多画八只桃实。
雍正粉彩绝大多数是在洁白如雪的釉面上施彩,因而更能映衬彩色之淡雅柔丽。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雍正粉彩瓷胎的氧化铁含量极低,只有0.8%左右,足见其胎质之纯。雍正时还开发出各种色地或色地开光粉彩器,常见的有珊瑚红地、墨地、淡绿地、黄地、木纹理地,新颖别致,各具特色。
雍正官窑粉彩所署年款,最多见的是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另有少数六字双行外围双线框和六字三行外围双线圈。
乾隆时期粉彩瓷器的制作更加广泛,与雍正朝相比,又有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色彩更趋华丽,纹饰更加繁复,显得繁缛堆砌,失去雍正粉彩所具有的清新秀丽、妩媚俊逸的风格。
乾隆粉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雅净风格的白地粉彩,另一类是具有华丽风格的各种色地粉彩和色地开光粉彩。色地粉彩有松石绿地、紫红地、黄地、天蓝地、祭蓝地、酱色地、祭红地、粉青地等。色地开光粉彩则有蓝釉描金地开光、青釉暗花地开光以及在紫红地、粉红地、蓝地上描绘粉彩花卉后再作开光等。有些瓶、罐等琢器的上、下部分为相同颜色的色地粉彩,中间则为白地粉彩或另一颜色的色地粉彩。还有在青花瓷器上加绘粉彩的。有的在器内和圈足内施低温绿釉,俗称“豆瓣绿”,这种粉彩也因此被称为“绿里粉釉”。有些粉彩器的口、足涂金,属精细之作。
乾隆粉彩瓷器在制作时,还常常引进印花、划花、镂空、转颈、转心、塑贴、描金等技法。此时特别盛行一种在蓝或紫红色釉地上铁锥划出转浅忍冬蔓草状规矩图案,然后再在其上加绘粉彩的作法,被称作“粉彩轧道”,文献称之为“锦上添花”,景德镇也称之为“耙花”。此种工艺较复杂,制作难度亦较大官窑器轧道工艺精细,一些民窑盘、碗也有采用此种工艺的,一般工艺较粗,俗称“什锦”器。
乾隆粉彩瓷器的造型比前朝明显增多,除盘、碗、碟和各式瓶、尊、罐、执壶等,还有各种文房用具和饰件,如笔筒、笔杆、笔洗、笔架、墨床、印盒、小型插屏、壁瓶、如意、带钩、鼻烟壶等。
乾隆粉彩瓷器的装饰题材十分丰富,以各种花卉、花果最为多见,另人物、动物、山水等。其装饰风格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继承雍正粉彩,体现疏朗明快风格,另一类是新兴的以花之密布、见缝插针、锦上添花来体现繁缛华丽的风格,这种风格明显受到18世纪欧洲社会流行的“洛可可”装饰风格的影响。
乾隆粉彩瓷器所署年款,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最为多见,少数为“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其中大多以青花料写款,少量以金彩、矾红彩、蓝料彩写款。
又称“过墙花”、“过墙龙”。瓷器花草纹饰的一种特殊构图。器物内壁与外壁或器盖与器身的纹饰相连,浑然一体,宛如花枝越过墙头,从外壁延伸至器内,故称。流行于清代,以雍正、乾隆、道光、光绪等朝为盛。有过枝花卉和过枝花果等纹样。过枝花卉有过枝牡丹、过枝菊花、过枝梅花等。多见于盘、碗、瓶等粉彩器上。尤其是表现“一枝红杏出墙来”诗意的过枝花卉纹,另人称绝。清道光和光绪朝,多绘过枝瓜果纹样。
执行: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