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三十六)雍正皇帝情所独钟
雍正珐琅彩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与雍正皇帝继位后,对珐琅彩瓷器的生产给予更多关心,并提出颇为严格的要求密不可分。
雍正元年(1723年),随着宫廷造办处人员的扩充,以及在雍正帝最信赖的怡亲王(雍正帝的十三弟允祥)的主持下,致珐琅彩瓷器的生产在造办处珐琅作积极展开。但从清代档案记载看,雍正六年以前珐琅彩瓷器生产进展缓慢,雍正帝对此也不满意,究其原因,可能是珐琅彩料依赖西洋进口,数量有限,必须谨慎使用,不得有误损所致。
雍正六年以后,在雍正皇帝的直接干预下,造办处自炼珐琅料成功。从当时造办处档案记载来看,雍正六年,造办处新炼的珐琅料有月白、白、黄、浅绿、亮青、蓝、松绿、亮绿、黑等九种颜色。新增珐琅料有软白色、香色、淡松黄色、藕荷色、浅绿色、酱色、深葡萄色、青铜色、松黄色,共九样。造办处自炼珐琅料的成功,不但摆脱了珐琅彩瓷器生产因依靠进口料而可能产生捉襟见肘的窘态,而且新增加的彩色品种可以使画珐琅人在绘画时更加得心应手。
雍正皇帝还令宫廷画家直接参与珐琅彩瓷器的绘画和写字。从造办处档案记载看,雍正三年至五年,画珐琅人有宋三吉,是景德镇画瓷器的工匠,还有张琦、邝丽南,是广东画铜胎珐琅器的工匠。而从雍正六年开始,即有贺金昆、戴恒、邹文玉、汤振基、谭荣等一批宫廷画院画家参与瓷胎画珐琅工作,其中画得好的曾多次得到雍正皇帝的赏赐。雍正皇帝十分欣赏用单一料彩绘制的水墨及青色山水两个珐琅彩品种,不喜欢墨菊花和藤萝花,曾传旨提出多画山水,少画墨菊,这直接影响了雍正朝珐琅彩的图案装饰。至于为珐琅彩瓷器书写底款者,从档案记载来看,很可能是原武英殿修书处的写字人、后调到造办处效力的徐国正。雍正珐琅彩瓷器上的诗句,多为戴临题写。戴临为武英殿待诏,档案记载雍正皇帝多次降旨,命戴临在珐琅彩瓷器上题写诗句。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八年唐英奉旨所编《陶冶图编次》(凡二十则)上的文字说明,也是由戴临书写的。
雍正皇帝还派专人负责珐琅彩的烧制。档案载明,当时的宋七格是负责炼料全部工作的,邓八格是具体操作的,胡大友是吹釉的,吴书是技术人员。另外,怡亲王允祥、郎中海望、员外郎沈崳和唐英等人主要负责管理。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英。雍正六年八月唐英被派往景德镇御窑厂佐理陶务。由于唐英供职内务府多年,在珐琅彩瓷器的烧造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对雍正皇帝的审美趣味和宫中生产珐琅彩瓷器需要什么样的白瓷胎又了如指掌,所以他到景德镇后,向宫廷造办处提供了大量画珐琅用的白瓷胎。此外,还推荐画画人到造办处供职。唐英本人就是画家,经他挑选的画画人,善画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具有在瓷器上绘画的丰富经验。这些人进入造办处后,与宫廷画家切磋配合,共同创造出精美绝伦的珐琅彩瓷器。
执行: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