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二十三)白里透红的美妙
“釉里红”这一名称应是相对“釉里蓝”(即青花)而言,系指以铜红料(呈色剂为氧化铜)在成型的坯体上描绘图案花纹,施透明釉后,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呈现白地红花的瓷器。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处于初创期的元釉里红呈色不稳,特点表现为:红料浓重,浅淡的较少;呈色正红;大多发色不准,红料浓重的趋灰,浅淡的趋绿;施彩不匀;边缘有晕化;见铜红料颗粒状深色点;色阶单一,无浓淡之分;铜红料积聚处有爆釉现象。
步入明代后,景德镇御器厂烧造的釉里红颇为成功,同青花瓷一样,属于釉下彩品种。今人所称的明代釉里红主要有四种:一是以铜红料在成型的坯体上描绘图案花纹,施透明釉后,在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成,被称为“线绘釉里红”;第二种是在成型后已施透明釉的坯体上,剔刻出游鱼或瑞果等纹饰(一般是三条鱼或三枚果),再在纹饰内填入铜红釉料,经高温还原气氛一次烧成,这种方法实际上是高温铜红釉的局部应用;第三种方法是在暗划花纹处涂抹铜红料,施透明釉后经高温还原气氛一次烧成;第四种方法是在已设计图案花纹的空隙处涂抹铜红料,经高温还原气氛一次烧成后,形成红地白花,称为“釉里红拔白”。
洪武釉里红 在元、明、清三代诸朝中,洪武官窑釉里红最为丰富。其器形有高约50—60厘米以上的大石榴尊,口径达40—50厘米的特大碗,口径约45—58厘米的大盘,以及玉壶春瓶、执壶、盏托、军持、双耳瓶等。除少数采用“拔白”的技法装饰外,绝大多数采用线绘法装饰。装饰题材多见花卉纹,主要是采取折枝或缠枝形式表现的牡丹、莲花、茶花和扁菊花等,扁菊花纹尤为多见,时代特征鲜明。其次是松竹梅岁寒三友或竹石芭蕉、园林景致等题材。
釉里红瓷器在洪武朝盛极一时,与明太祖以红色为贵的礼制有密切关系。刘辰《国初事迹》载:“太祖以火德,五色尚赤,将士战袄战裙壮帽旗帜皆用红色,……以壮军容。”由此,对御用瓷器当尚红色。洪武以后,釉里红瓷器的生产便渐趋衰落。
永乐釉里红 在传世永乐瓷器中有釉里红海水白龙纹梅瓶。20世纪80年代以来,景德镇珠山明代御器厂遗址出土有永乐釉里红云龙纹把杯、松竹梅纹长方笔盒、云龙纹碗、云龙纹梨式小壶以及长颈瓶残片等。其中一件长颈瓶残片之口部以釉里红楷书“永乐元……供养”。另一件长颈瓶残片之口部以釉里红楷书“永乐肆年……公庙供养”。是永乐官窑烧制釉里红瓷的确证。从彩绘技法上看,永乐釉里红瓷主要采用线绘和拔白。
宣德釉里红 此时的釉里红烧制得极为成功,摆脱了元末明初黑红、粉红的晦暗色调,形成鲜艳的宝石般的红色。纹饰的浓淡运用自如,即使是淡描,色彩也十分鲜亮,纹饰也很清晰。从传世品及出土物看,宣德釉里红瓷除了极个别以拔白法绘制的云龙纹高足碗外,主要是以成片涂抹法或刻填红釉法制作的云龙纹碗、三鱼或三果纹高足杯、三鱼纹碗或盘等。特别是以刻填红釉法制作的三鱼纹高足杯,在明代晚期即获高度评价,谷泰撰《博物要览》曰:“宣德年造红鱼靶杯,以西红宝石为末,图画鱼形,自骨内烧出,凸起宝光。”
成化釉里红 成化时的釉里红瓷中有釉里红云龙赶珠纹碗,先在坯上刻图案线条,然后按图案涂绘釉里红彩料。此时的釉里红拔白器有红釉白花云龙纹碗。釉里红三鱼纹碗之外腹部均布红釉三鱼,腹下部暗刻细线莲瓣,碗心划刻折带云纹,系模仿永乐同类作品制作而成。只是永乐釉里红三鱼纹碗无暗刻花纹,而成化时期的特点是碗内外均暗刻花纹。明代前期青花釉里红器较少见。
正德、天启釉里红 宣德以后釉里红制品衰落,数量较少。正德至天启时已不见线绘釉里红和釉里红拔白器,所见多为以涂抹或刻填红釉法绘制的三鱼或三果纹器,代表作品如正德时的釉里红三鱼纹盘、碗和三果纹小杯,嘉靖釉里红凸蟠螭蒜头口瓶,万历釉里红三鱼纹碗、高足碗和三果纹高足碗等。明代末年,釉里红多是民窑产品,且是色泽不太纯正的小件器。
清代釉里红在康熙年间才得以恢复生产,雍正、乾隆时获得很大发展,无论在器物造型、装饰题材,还是釉里红发色方面,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且在生产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的基础上,还派生出许多新的品种,如各种色地釉里红、色地青花釉里红、釉里三色、釉里红加彩。
康熙釉里红 康熙釉里红取得了仅次于青花的卓越成就。釉里红色调大多浓艳鲜亮,纹饰清晰,浓淡相间。例如釉里红团龙纹杯,其外壁所绘五组团龙,线条纤细,图案清晰,色泽纯正,不晕不散,显示出较高的水平。常见的器型有瓶(梅瓶、玉壶春瓶、油槌瓶等)、尊(马蹄尊、苹果尊、摇铃尊等)、缸、洗、笔筒、盘、碗、杯等。装饰题材有云龙、异兽、团龙、团鹤、团花、朵花、缠枝牡丹、缠枝莲花、桃竹、芙蓉、鱼藻、百“寿”字等。器物外底所署年款有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或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无边栏。部分器物署“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青花楷书,无外围青花双线圈。其中也有无款的。
康熙时的制瓷工匠还对釉里红加以发展,创烧出天蓝釉釉里红、蓝釉釉里红、洒蓝釉釉里红、青釉釉里红等。此外还有一种与釉里红相关的品种,称为“釉里红加彩”,即以釉里红与釉上绿、紫、黄相结合,构思巧妙。造型有石榴尊、马蹄尊、钵缸、盘、碗等。图案多为花卉,如康熙釉里红加彩花卉纹水盂,唇口,缩颈,底内凹,形状似马蹄。图案用釉里红勾勒的轮廓线并渲染其细部,用深绿和浅绿来表现叶子的阴阳向背、前后层次,图案写实,刻画入微,有极强的立体感。底有三行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款。
雍正釉里红 又称“宝烧红”。制作比康熙时更为精细,色调不似康熙时那样浓艳,采用的是轻描淡写的手法。另有一种以釉里红填绘三鱼、三果和五蝠的,红色很鲜亮,也是较为多见的雍正釉里红器。常见的器型有梅瓶、笔筒、天球瓶、碗、盘等,装饰题材有海水龙、花蝶、折枝花果等。器外底有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圈,有的高足碗内底有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仿款,外围青花双圈。还生产青釉釉里红团龙、团凤碗或盘和天蓝釉釉里红等康熙时已有生产的瓷器。
乾隆釉里红 色调艳丽,纹饰清晰,并有深浅不一的多层次色阶,图案趋于规矩化。以各式瓶(梅瓶、玉壶春瓶、方瓶、天球瓶等)、尊、壶、罐等陈设器较多见。装饰题材有缠枝花、折枝花果、云龙、团龙、团凤、穿花龙、穿花凤、夔龙、云蝠、桃蝠、梅雀等。器物外底所署款识多为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亦见有署“恭寿堂制”款。继续生产天蓝釉釉里红、蓝釉釉里红、青釉釉里红等,而且还创烧出黄釉地釉里红。
执行: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