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十八)顺治青花:罕见官窑器
顺治时期(1644—1661年)的瓷器生产,处于明末清初景德镇瓷业生产的“转变期”。清政权初立之际,各地战争尚未平息。以景德镇为中心的瓷业生产,从晚明时已趋衰弱,到清初更加颓败,一度处于停滞状态。虽然根据《景德镇陶录》等文献记载,顺治八年(1651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和十六年朝廷都曾命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但多以失败告终。例如,“国朝建厂造陶,始于顺治十一年,奉造龙缸……经饶州守道董显忠、王天眷、王锳等督造,未成。十六年,奉造栏板……经饶州守道张思明、工部理事官噶巴、工部郎中王日藻等督造,亦未成……”因而,顺治时期遗存的传世品中,署官窑款的器物甚为罕见。
传世顺治青花瓷器绝大多数为民窑产品,造型以净水瓶、香炉、象腿瓶(筒瓶)、花觚等佛前供器为多,也有少量盖罐、笔筒、盘、碗等。胎体一般较厚重,釉白闪青,多以酱色釉涂抹口边。
所用青料仍为晚明时期国产的“浙料”,但色料的提纯、焙炼工艺均有所创新,青花呈色多浓重灰暗,但也有少数鲜艳明丽、层次分明的,与典型康熙青花所具有的青翠欲滴、料分五色的风格很接近,为典型康熙青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常见装饰题材有山水人物、雉鸡牡丹、麒麟芭蕉、竹林僧人、朵云行龙以及洞石、花卉、蕉叶等。盘、碗的中央往往绘有洞石花卉,或绘树叶题诗句。如绘梧桐叶,旁边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此时青花瓷器上还沿袭明末崇祯时出现的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装饰题材。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顺治青花山水图象腿瓶,瓶身绘有整幅山水图,空白处隶书题写:“洞口春晴花正开,看花人去几时回。殷殷寄语武陵客,莫引世上相逐来。”落款为“癸巳秋日写为西畴书院”。诗的引首有“中山人”章记,落款下有“竹景”章记。“癸巳”即顺治十年(1653年)。
传世顺治青花瓷器中有一批署“顺治某某年”或干支纪年款的,如“戊子春月”(即顺治五年)、“顺治八年”、“甲午仲秋”(即顺治十一年)、“顺治乙未年”(即顺治十二年)、“顺治丁酉年”(即顺治十四年)和“顺治拾捌年”等,为顺治青花瓷器的断代提供了标准器。
执行: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