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七十三)清代官窑青花鉴赏之同治时期
同治元年,政局初定之际,内务府就要九江关监督,将存放于藩库的咸丰三年和四年烧制的大运瓷启运到京,但是,仍因水路不通而拖延。同治二年,内务府再次札付九江关,一是要求“虽江路仍不免梗阻,或设法绕越,将咸丰三年、四年大运圆琢器由海运京”,再是要九江关监督做好御窑厂复烧御器的准备,“同治年款瓷器虽尚未派烧,该监督亦当体察情形,能否烧造,随时奏明”。当时的九江关监督是蔡锦青,他一面组织咸丰三年和四年烧制的大运瓷由海路转运至北京,一面奏报御窑厂复烧的困难,“景德镇自咸丰五年以后被匪窜扰,官府厂库瓷样久已毁缺”,同时“工匠纷纷迁徒,均未复业,一时难以招集”。同治三年,内务府按照太庙和奉先殿供奉的祭器,绘制图样19张27款送至九江关,并嘱其“赶紧烧造同治年款照例大运瓷器”。同年十二月,御窑厂祀窑神两庙,举行了开工典礼,不过这次开工复烧显得有些仓促。十二月初八,九江关监督到镇勘察厂署,饬令“先就原基赶紧起造数十间”坯房,一面购买物料,招集工匠,十四日就开始烧造太庙、奉先殿等处所用祭器。御窑厂真正走上烧造正轨,可能还是“同治五年,李鸿章筹银十三万两,由署监督蔡锦青就旧址重建堂舍七十二间”之后。
御窑厂自咸丰五年被毁,停烧了10年之后,于同治三年开工复烧,由于筹备时间短,瓷用原料是临时购买,工匠也是仓促招募,所以,前期官窑制作不精,连同治大婚用瓷都“烧造粗糙,不堪应用”,同治八年,奏事处总管杨长春传旨:“只著传知该九江关监督景福照数赔补,迅速解就京。”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合,官窑产品的质量才大幅提升,特别是署“体和殿”款的慈禧太后专用瓷,做工精致,代表了同治官窑的最高制作水平。
其时彩瓷的烧造量大增,以同治十三年烧造的55个品种为例,其中青花器有水注、格子样水注、虎溪三笑六寸盘、青花海水绿波釉六寸盘、八吉祥九寸盘、双龙满尺盘、青花浮云地黄釉龙纹满尺盘、佛手柑桃石榴中碗、外青花莲里白釉中碗、仿古莲花凤凰大碗、茶碗、青花黄釉云龙纹茶碗。上述青花连同青花与釉上彩结合的品种在内,其比例还不到30%。
瓶治器型除碗、盘、碟餐具之外,还有花盆、瓶、盒、罐、缸、壶、炉、渣斗、羹匙、盖碗、水柱等。其中又以花盆、瓶与盒的数量为多,花盆的样式增加,瓶的式样减少。花盆有圆形、腰圆、六方、委角、海棠式、梅花式、蝠式与蝴蝶式,瓶仅有玉壶春、赏瓶、葫芦瓶几种。
这时常见的纹饰也是龙纹与花卉,有云龙、双龙、九龙、龙凤、凤、云凤、团凤、夔龙、夔凤、夔凤穿花,西莲、洋莲、四季花、皮球花、木樨花、菊花、梅竹、竹石、蕉叶、桃、葡萄、佛手、柑、石榴、折枝果、松竹梅三友。还有吉祥祈福纹饰:五谷丰登、蚕纹寿字、蚕纹如意、五蝠、五蝠捧寿、百蝠、万福万寿、三阳开泰、寿山福海、万寿无疆以及云鹤八卦、八仙、八卦海水、八宝、八吉祥、三果班子、芭蕉栏杆、三友人物、虎溪三笑、百子等。
上述“虎溪三笑”为儒、释、道的人物画题,传说东晋时,庐山东林寺主持慧远大师,“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他送客从不逾越寺门前的虎溪。有一次,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到寺中,三人话语投机,临行慧远送客时,不觉过了虎溪桥,三人相视大笑而别。后世以此题材入画,视为三教融和之象。
年款以“大清同治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为主,也有“同治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均不用边框,款式拘谨,笔画略粗,偶见六字三行篆书款。
同治青花六字双行款/p>
另外,还有署“体和殿制”的堂名款,同治九年,御窑厂专为体和殿烧制了百双大鱼缸和其他器皿,共有万余件,均署“体和殿制”篆书印章款,书写方正谨严,以料款居多,青花款较少。
篆书体和殿堂名款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执行: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