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四十三)明官窑青花鉴赏之嘉靖时期的 胎、釉与青花料

来源:  发布:  发布时间:2017-12-26 08:31:10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各位游客、嘉宾,大家好!
  为更好地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陶瓷文化知识经典旅游景区,景德镇古窑精心策划、特邀国内相关行业顶级专家,为您打开文化知识宝库!
  传承中华文明,立足千年瓷都景德镇,向世界讲述中国陶瓷文化的神奇与魅力。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古窑讲堂,现在开讲!

胎、釉与青花料

  嘉靖器物大多数胎体精细,釉质细润,但亦有较粗者,尤以大件为突出,釉亦不及小件润泽,还常见有缩釉现象,在碗的口沿上施一圈酱黄釉始于该朝。

  明代青花到嘉靖时又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阶段,是继永、宣和成化之后的又一高峰。清代文人多有称誉,叶梦珠在《阅世篇》谓“磁器,除柴、定、官、哥诸窑而外,唯前朝之成窑、靖窑为最美”。程哲在《蓉槎蠡说》论有明一代的传世瓷器时认为,“其品之高下,首成窑,次宣、次永、次嘉”。《景德镇陶录》也说,“回青盛作幽菁可爱,故嘉靖青花亦著”,可见嘉靖是以回青而著称。

  嘉靖官窑的烧造时间较长,青料发色不一,呈色可分为两种,一种蓝色浅淡,色调偏灰,其呈色稳定,分水匀净,器物制作精细,颇具成、弘遗范,说明嘉靖前期还在继续使用石子青;另一种发色浓艳,蓝中泛紫,紫色似从深处透出,是典型的回青色调,也是嘉靖时期的代表作。此外,还有的颜色深沉灰暗,呈黑蓝色调,这多半是使用回青绘制的次品。

  嘉靖时,对青花钴料的加工提炼和运用技术有长足进步,淘洗钴料时使用了磁石除铁的方法,使钴料更加纯净,同时掌握了青料合成技术,将两种青料混合调制使用,从而改善青料的发色性能。陶工将经过前期加工的回青,淘洗、澄净后研乳三日,然后,根据需要与石子青按比例配合,再共同研磨到极细后使用。据《江西省大志·陶书》记载:“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加多,则色沉而不亮,每两加石青一钱,谓之上青,四六分加,谓之中青,中青用以设色,则笔路分明,上青用以混水,则颜色明亮。”

  回青也许是颜色漂亮,也可能因为是新鲜事物,御器厂出现工匠偷窃青料到民窑使用的事件,为了防止回青外流,厂方采取了各种防范措施。工匠窃取回青的手法很多,主要是在“敲青”时以次充优和在配制“上青”时,少放回青,多加石子青,甚至“真青每插入杂石”。这种以次料换取回青,才是造成青花呈色差异,出现黑蓝色调的主要原因。

  关于回青的产地,有出自西域、新疆、云南等说法,其中,西域范围比较广,也包括新疆在内,其实文献明确地告知了回青的产地。

  《明会典》:“吐鲁番使臣到京……嘉靖三十三年进贡回回青三百三十一斤八两,会值每斤与银二两。”

  《明实录》:“万历二十四年……先是奏回青出吐鲁番异域,去京师万余里,去嘉峪关数千里。”

  由上可知回青出自新疆吐鲁番地区。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彩文章回顾》
1、【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四十)明官窑青花鉴赏之正德时期的纹饰
2、【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四十一)明官窑青花鉴赏之正德时期的款识
3、【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四十二)明官窑青花鉴赏之嘉靖时期
《古窑讲堂》大故宫《御窑千年》下期预告
【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四十四)明官窑青花鉴赏之嘉靖时期的器型
 
 
分线
主讲:李一平
执行:一把火
萌

100.jpg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