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御窑千年》(十五)明御器厂之永乐甜白
明朝十六帝,历276年,是中国继西汉、唐以后,第三个两百年以上的大一统皇朝。明朝继北宋赐名景德镇、南宋设瓷窑博易务、元朝设浮梁磁局之后,在景德镇设御器厂,制定御窑制度。
永乐帝在位22年,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他一生做了五件大事:一是迁都北京,兴建紫禁城;二是派郑和下西洋;三是派亦失哈北上奴儿干,设立奴儿干都司;四是修通大运河;五是编修《永乐大典》。永乐时,北起黑龙江入海口,南达爪哇,穿越印度洋,到达今东非马达加斯加的海陆通道被打通。海上和陆上“瓷器之路”重新开启,为瓷器生产、远销亚非,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在永乐时期,御器厂得到朝廷更多的支持,而烧造的瓷器,以甜白釉和青花瓷最为突出。永乐帝为什么喜欢白色呢?他为什么对甜白釉瓷器情有独钟呢?这与他早年的经历有关。
朱棣11岁被封为燕王,21岁就藩北平。他从小受过系统的儒学教育,又常年在北方,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对他具有双重的影响。
燕王府设在元朝皇城太子居住的兴庆宫,位于今北海大桥西南。他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靖难之役”后在南京即位,不久宣布以北平为北京。永乐七年(1409)后,他多次北巡,长期住在北京。永乐十八年(1420),北京宫殿建成,他住进紫禁城。他从21岁到65岁,44年间常住北京,受到元朝宫廷“尚白”文化的影响。更何况他长期镇守北京,而北京作为元大都,蒙古文化无处不在,对于蒙古文化,朱棣耳濡目染,深受影响。
这里有一个故事。作为朱棣的法师、军师、国师的道衍(姚广孝),跟燕王朱棣说:“若蒙殿下不弃,当奉上白帽子戴。”
朱棣时为燕王,“王”上加“白”,不就是“皇”吗?与此相似,查继佐《罪惟录·姚广孝传》中,也有“臣奉白帽着王”的记载。永乐帝偏爱甜白釉瓷器,从其经历来看,似在情理之中。永乐时,景德镇御器厂创制出一种白色瓷器,因釉色甜润而洁白,故称甜白釉。其实,早在元朝,浮梁磁局就已经生产卵白釉瓷器。永乐甜白釉瓷,受到了永乐帝的青睐。《明太宗实录》记载:
回回结牙思进玉枕,上不受,命礼部赐钞遣归。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磁(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
上述记载说明,永乐帝每天使用的瓷器,都是御器厂烧造的白瓷,洁白晶莹,润泽素雅,合于心意,即使枕头,也用白瓷枕,所以不必接受来自西域的玉枕。1989年,景德镇明代珠山御器厂遗址发掘报告记载:在永乐前期地层出土的瓷器中,甜白釉瓷器占98%以上。这印证了上述《明实录》的记载。
永乐甜白釉瓷器,胎质细腻,造型秀美,色泽白润,精美如玉。下面介绍四件永乐甜白釉瓷器。
1.明永乐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永乐皇帝最喜欢的甜白釉瓷器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一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甜白釉梅瓶,堪称永乐甜白釉瓷器的典型代表。它高24.8厘米,口径4.5厘米,足径10厘米。白釉洁净,色泽柔润,纹饰优美,典雅大方,不愧为永乐甜白釉瓷器中的珍品。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也藏有当地出土的高78厘米的甜白釉大梅瓶。
明永乐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
2.明永乐甜白釉僧帽壶,因其壶口像西藏僧伽帽而得名。此壶以西藏喇嘛使用的金属器皿为原型,仿造成甜白釉瓷壶。造型奇特,实用美观。通体施甜白釉,色泽温润,光洁晶莹。明代景德镇御窑遗址曾出土约50件甜白釉僧帽壶,可见数量之多。
明永乐甜白釉僧帽壶
3.明永乐甜白釉三壶联通器,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这件怪模怪样的器物,1983年在景德镇珠山明代御窑遗址永乐地层出土。高31.2厘米,自上而下分为六层:第一层为口,呈碗状;第二层为脖,呈套环状;第三层为花形筛孔;第四层为三根连管;第五层为球形器皿,上连圆管;第六层为三个圈足。器身锥拱纹饰,釉色甜白温润。这件器物,造型奇特,极为罕见。它的用途,说法不一,有人推测为医药所用,有人推测为西亚清真寺供器。
明永乐甜白釉三壶联通器
4.明永乐甜白釉八方烛台,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古今中外,烛台屡见不鲜。甜白釉八方烛台,在世上却为仅见。这件珍贵器物,1983年在景德镇珠山明代御窑遗址永乐地层出土。口部、颈部、底座都呈八方形。
明永乐甜白釉八方烛台
洪武的“贵红”和永乐的“甜白”,只是依据皇帝个人喜好和当朝规制,而蒙古的“尚白”,则具有民族性、恒久性。
执行: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