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二十二)明官窑青花鉴赏之宣德时期的纹饰


宣德青花纹饰的布局、笔意与永乐相似,其线条流畅,水路清晰,题材广泛,装饰手法丰富。
主体纹饰中仍以植物纹样为多,形式也是缠枝与折枝,有牡丹、菊花、茶花、莲花、桃花、石榴、芍药、芙蓉、月季、灵芝、萱草、牵牛、栀子、白果、百合、茱萸、剪秋萝、宝相花等。它们之间的组合没有规律,以茶、菊出现较多,还有牡丹、芍药、莲花、芙蓉、菊花、茶花多种花卉的缠枝组合和牡丹、月季、莲花、石榴、菊花、茶花的折枝组合。
瓜果纹有桃、柿子、枇杷、葡萄、甜瓜、石榴、荔枝、樱桃等,多是对永乐的继承。
传统绘画中鸟常与花联系在一起,而宣德青花中鸟多与果相连,如绶带枇杷、鹦鹉寿桃等。纹饰中的鸟类有:黄鹂、鹦鹉、绶带鸟、翠鸟、鸳鸯、海冬青、竹鸡、白鹭。
龙凤纹的运用比永乐更广,宣德龙纹动姿增多,最富生气,在永乐龙的基础上新增了回头龙、穿花龙、莲池龙、闹潮龙和水墨画中的墨龙,且多为张嘴吐舌。五爪龙外,还有三爪龙以及勇猛矫健的螭龙、夔龙和应龙(图1)。凤纹有云凤、穿花凤、双凤、团凤,还有龙凤结合在一起的团龙团凤。
图1-1.宣德青花夔龙纹
图1-2.宣德青花应龙缸
图1-3.宣德青花螭龙纹
人物图案在宣德时有所增多,碗、盘、靶杯均可见人物纹,并非某些文章所说,“由于受苏麻离青原料易晕散的限制,人物纹的烧造不是很多”。宣德人物题材以仕女为多,格调清幽,所绘内容可见庭院仕女、蕉叶题诗、秉烛夜游、水榭纳凉、焚香拜月、吹箫引凤、仙女乘鹤、乘辇驾鹿等。男士人物图案仅见三件,人们对宣德人物纹饰“女多男少”的总结有一定道理。这类人物图案均非随意所画,它们所绘或为历史故事,或写唐人诗意。如上述“焚香拜月”的画面为:楼内画屏前红烛高照,楼前一少妇执扇端坐,她上方星空闪烁,一大两小三星相连的当是牛郎星,一侍女持扇在树旁扑捉萤火虫。这不正是唐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的意境吗(图2)?明代《五杂俎》的作者谢肇涮也见过同样构图的官窑器,“余见御用一茶盏,乃画‘轻罗小扇扑流萤’者,其人物毫发具备,俨然一幅李思训画也”。人物纹饰中还有几幅婴戏图,其中16子的图案源自永乐。
宣德青花应龙缸
鸟食罐制作精巧,有形象逼真的石榴形双联罐、竹节形双联罐、甜瓜形罐、鸳鸯形罐、蟾蜍形五毒罐;堆塑的人物罐、枇杷罐、螭龙罐、卷草罐以及鼓腹罐、六边形罐……其中蟾蜍形五毒罐较为特殊,罐身作蟾蜍形,口沿盘一条毒蛇,外壁两侧与尾部分别贴有蜈蚣、蝎子和蜥蜴,这五种有毒的动物被称为五毒。农历五月,古代称为毒月,为了免疫防病,民间有在屋里贴五毒图的习俗,而宫中的宫眷内臣都穿绣五毒纹的衣服,以避诸毒,宣德喜爱的鸟儿也享受这种待遇,使用五毒纹饰的鸟食罐。
鸟笼花瓶是为插花所用,即使是笼中之鸟,也有花草相伴。其形式有竹节式、琮式、葫芦瓶、贯耳瓶,竹节式又有双节和多节数种(图3)。
图2-1.宣德青花庭院仕女纹碗
图2-2.宣德青花庭院仕女纹碗
蟋蟀罐的纹饰多至20余种,除龙凤、螭、海兽、花卉、瓜果、松竹梅为常见纹饰外,还有一组构图新颖、题材丰富的纹饰,有画唐人诗意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画猎犬飞鹰的狩猎图以及汀洲鸳鸯、汀渚竹鸡、翠鸟鸳鸯、汀洲白鹭、樱桃小鸟、瑞兽等。这些图案就是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具有浙派绘画风格,也再次证实明初官窑瓷器上的纹饰是由宫廷画师们设计的,同时也反映了宣德帝的艺术修养与丰富的生活情趣(图3)。
图3-1.宣德青花飞鹰狩猎纹蟋蟀罐
图3-2.宣德青花汀渚竹鸡纹蟋蟀罐
图3-3.宣德青花汀渚白鹭纹蟋蟀罐
传统的莲池鱼藻纹多为双鱼,宣德时则画成四鱼,分别为鲭、鲌、鲤、鳜四种,并成为宣德的系列产品,分别绘制于碗、盘、靶杯和花口洗上。
佛教纹饰有莲托八宝和璎珞纹。八宝为藏传佛教中的八种法器,又称八吉祥,依序为:轮、螺、伞、盖、花、鱼、瓶、肠。璎珞纹颇为新颖,它是藏传佛教中的纹饰,原本悬挂在佛身上的璎珞,宣德则将它装饰在大罐的肩部。另外,梵文、藏文也常用于青花瓷上。 伊斯兰图案只见轮花和网格纹。
其他纹饰还有狮球纹、满池娇、一束莲、海水仙山、松竹梅、海怪等。
辅助纹饰:回纹、蕉叶、龟背锦、垂云、点珠纹、朵花、卷草、蕉叶、莲瓣、如意、海水、几何图案。
青花与其他装饰手法相结合的形式增加了青花填红、青。青花填黄和世人瞩目的青花斗彩。“斗彩”一词首见于清初的《南窑笔记》,其概念正是从宣德斗彩中归纳的,即在“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日斗彩”,宣德这种釉上、釉下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开创了彩瓷的新局面(图4)。
图4.宣德斗彩莲池鸳鸯纹盘
(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执行:一把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