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二十)明官窑青花鉴赏之宣德时期宣德官窑的烧造情况

来源:  发布:  发布时间:2017-07-18 07:45:02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各位游客、嘉宾,大家好!
  为更好地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陶瓷文化知识经典旅游景区,景德镇古窑精心策划、特邀国内相关行业顶级专家,为您打开文化知识宝库!
  传承中华文明,立足千年瓷都景德镇,向世界讲述中国陶瓷文化的神奇与魅力。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古窑讲堂,现在开讲!

宣德官窑的烧造情况

   从文献看,明王朝在前一个皇帝殡天之后,继承皇位的新帝为了表示对先帝的哀思和对臣民的体恤,都有停止官窑烧造的命令。然而,宣德帝却是个例外,他于洪熙元年六月登上皇位,不到3个月,就不再执行他父亲的《郊恩诏》,命令停烧了9个月的景德镇御器厂开窑烧造。不过他是打着为祖父和父亲烧造祭器的幌子,“命行在工部,江西饶州造奉先殿太宗皇帝几筵,仁宗皇帝几筵白磁祭器”。

   当然,御器厂一旦开始烧造就决不可能只是烧造祭器,何况宣宗对瓷器的需求量还很大,不但宫廷需要,还要赏赐大臣和外国使者。如:《杨文敏公集》记宣德元年,赐大臣杨荣“御用笔墨及白磁酒器,茶钟,瓶罐,香炉之类”;宣德三年,李朝“使臣昌盛,尹凤,李相至,赉赐白素磁器十桌,白瓷青花大盘五个,小盘五个”……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也要大量瓷器,因此,宣德时官窑烧造任务十分繁重。据《大明会典》所载:宣德八年,“往饶州烧造各样瓷器四十四万三干五百件”。直到宣德十年正月宣宗逝世,才将“烧造饶器……悉皆停罢。其差去宫内外官员人等,即便回京”。

   综上所叙,宣德官窑在烧造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还能确保产品质量,做到“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这和御器厂的科学管理密不可分。

   据前揭资料,洪武时期管理御厂的官员,是工部下属营造提举司的提举,官阶为正七品。宣德时则改由营缮所丞直接管理景德镇御器厂,所谓“营缮所丞”,是工部下面七品衙门营缮所中官阶最低的官员,只有正九品。同时,又派内监到御器厂督陶,洪熙元年九月,张善在御器厂督陶时,还督工重建“敕封万硕师主庙”。在《重建敕封万硕师主佑庙碑记》载,“洪熙间少监张善始祀佑陶之神”,碑记中提到张善的职务是“少监”。根据《明史·职官三》记洪武二十八年重定内官监职秩谓:“凡内官监十一日……皆设太监一人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人正五品。”由此可知,宣宗在洪熙末派往景德镇的监造少监张善,其职秩为正五品,比管理御器厂的工部营缮所丞要高得多。不过,还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所丞,他虽然级别不高,却是“以诸匠之精艺者为之”。也就是说,这个职务在明初是由能工巧匠(包括画家)来担任。如永乐时著名的山水画家郭纯、弘治年间著名的花鸟画家林良等,都担任过这一职务,只可惜宣德时管理官窑的所丞未见记载。景德镇御厂既由有一技之长的营缮所丞直接管理,又由品秩较高的内官监造,这是宣宗对官窑烧造极其重视的标志。

   《宣宗实录》中有些记载,可以管窥宣德官窑执役的陶工情况,现选录三条于下:

   (宣德三年)“今天下工匠数倍祖宗之世,而畏避亡逸者多,当思抚绥爱民之道”。

   (宣德四年)帝就工匠问题论工部尚书郭敦日:“官府但知役之,而不养之,岂政理哉,凡工匠役内府者,悉月给食米三斗。”

   (宣德二年)“内官张善伏诛。善往饶州监造磁器,贪黩酷虐,下人不堪。所造御用器多以分馈同列。事闻,上命斩于市,枭首以殉。”

   从以上文献可知,随着社会的安定,宣德官窑的在籍匠户,比洪武、永乐时增多,即所谓“今工匠数倍于祖宗之世”;而且,宣宗比较关心工匠,所以待遇较为优厚;整饬御厂纪律,对虐待工匠,违反规定的官员严惩不贷。当然,一个五品少监虐待工匠罪不至死,但他可能没有意识到拿皇帝的专利——御用瓷来送人的严重性。

   宣德青花瓷,器物精美,证实宣德帝有较高的审美要求,工部或督造内官认真负责,工匠们有较为合理的报酬,因而有一定的劳动兴趣,这些条件或许是宣德官窑优质高产的基础吧。

  (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彩文章回顾
1、【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十七)明官窑青花鉴赏之永乐时期的主要成就
2、【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十八)明官窑青花鉴赏之宣德时期
3、【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十九)明官窑青花鉴赏之宣德时期古人对宣德官窑的评价
《古窑讲堂》本系列下期预告
【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二十一)明官窑青花鉴赏之宣德时期的器型
 
分线
主讲:李一平
执行:阿 宝

100.jpg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