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十五)明官窑青花鉴赏之永乐时期的器型

来源:  发布:  发布时间:2017-06-13 07:43:38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各位游客、嘉宾,大家好!
  为更好地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陶瓷文化知识经典旅游景区,景德镇古窑精心策划、特邀国内相关行业顶级专家,为您打开文化知识宝库!
  传承中华文明,立足千年瓷都景德镇,向世界讲述中国陶瓷文化的神奇与魅力。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古窑讲堂,现在开讲!

永乐时期的器型

   永乐青花瓷摆脱了明初古朴厚重的特点,形成了清新隽秀的风格,其形制规整,端庄秀美,线条柔美、流畅,胎体厚薄适度,灵巧而不失凝重。永乐器型十分丰富,在传统日用 器、礼佛法器、祭器等品类中创烧了许多新品种。

   日用器皿

   碗,侈口碗、墩子碗的胎体较洪武时期薄,大小规格更多,并且足底均满釉;洪武时的敞口碗则因圈足增大,而演变为永乐的“窝式碗”;新出现的鸡心碗,因碗心弧度深,足底作尖形凸超而得名;仿古的斗笠碗,圈足较宋代略大,有的还做成花口(图1)。

图1.永乐青花花口斗笠碗、永乐青花鸡心碗

   盘,虽承洪武之制,但小盘造型灵巧、精致,底部满釉;大盘因胎薄,而显得比洪武瓷清秀,最大直径为68厘米的窝盘,展示了永乐时代空前的成型水平。大盘均细砂底,因采用淘洗过的高岭尾砂作支垫,所以器底洁白而又细腻,手感滑润,俗称“糯米底”,是为永乐官窑断代标准之一(图2)。

图2.永乐青花缠枝莲纹折沿盘(底)

   高足杯,又名靶杯。永乐靶杯一反元代与洪武旧式,口径增大,下腹缩小,靶变矮,足内满釉。足内施釉是工艺上一大变化,元代高足杯的靶与杯身是用胎泥粘接的,足内会留下一团挤压出的泥浆。永乐时全部改用釉接(洪武后期部分为釉接),所以足内是满釉;与元代造型相近的靶杯,仅见景德镇珠山官窑出土的一件,为同期遗物中所罕见;另外,出现了一种撇足、封底的新型高足杯,该杯高不足8厘米,撇口,弧壁,足下部外撇,足中段凸起一圈,呈竹节状。从断面看,足中空,底以瓷泥片封闭(图3)。

图3.永乐青花釉里红海浪三鱼纹高足杯、永乐青花釉里红海浪三鱼纹高足杯(底)

   压手杯,侈口,厚沿,足为平切的宽圈足。或谓因胎厚、凝重,有压手感而得名。明谷应泰在《博物要览》中对其有专门记载:“压手杯,中心画双狮滚球,球内篆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永乐年制’四字,细若粒米者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目前传世只有狮球与花心两种,款式仅见四字篆款(图4)。

图4.永乐青花压手杯、永乐青花四字篆款

   劝盘、劝杯反而承接元代形制,但劝杯有花口棱壁的新品种。

   梅瓶,线条流畅,底部丰满,造型端庄、稳重。有一撇足梅瓶为永乐特有,其丰肩、收腹、撇足,景德镇近现代的鱼尾瓶似借鉴于此。

   玉壶春瓶,颈部较洪武时期变细,造型显得更为清秀。

   执壶,有玉壶春执壶、鸡心扁壶、梨形壶。其中鸡心扁壶是永乐时的新器型,作扁腹式,两侧腹部各有一鸡心状凸起,长流、曲柄、圈足微外撇,该壶为模制黏合而成。

   盖罐,分高、矮两式。高的为广口桶式,器型不多见。矮式造型与元代“鬼谷子下山”罐相似,有大、两种,大罐为钹形盖。小罐高均在10厘米以下,双系,珠纽直壁盖,精巧秀美(图5)。

图5.永乐青花缠枝莲纹双系小罐

   永乐时的创新之作还有扁肚盖皿、花口洗、大天球瓶等。其中扁肚盖皿为罄口圆腹,矮圈足,形制近似盂。盖作子口式,宝珠顶。如果不看到盖,人们会称其为洗(图6)。

图6.永乐青花折枝花卉盖皿

   祭器与佛教用器

   爵,仿青铜器样式,唐以前为酒器,唐以后作祭器。据宋人朱熹《绍熙州县释仪图》介绍了爵的细部名称:舟形口,较尖的一端为“尾”,较圆的一端称之为“流”,口沿上的一对角形物称之为“柱”,腹部小环名“鋬”。永乐青花爵口若舟,口沿上的柱有高、低之分,无鋬,底似釜。釜底有三足,足的外撇幅度比元代小。

   歇爵山盘,中心作一凸起,三面山形,内置三孔,正好插入爵的三足,盘作如意形四足,涩底。其名称始见于嘉靖《江西大志》,所以,在该盘出土之前,多认为是嘉靖前后才有此器型(图7)。

图7.永乐青花云龙纹歇爵山盘

   双耳三足炉,束颈、鼓腹、兽形腿,颈部饰以鼓钉,双耳呈“S”形,耳与腹部连接处饰有朵云状雕件,造型雄伟,气势磅礴。除北京故宫存有一件外,景德镇珠山官窑也有出土。

   从出土标本看,其成型工艺难度极大,圆形的炉口与弧形双耳均用瓷泥拍成薄片之后,再镶接而成,颈部的半圆形凸起物亦是做成薄壳后,再粘接上去,因此,尽管是巨型香炉,但重量却比想象的要轻。

   大勺,形制特大,长达34厘米,勺内、外满釉,勺沿去釉露胎,系放在特制的支垫物上覆烧而成。瓷制勺流行于清代嘉庆以后,早期瓷勺极少,这种大勺更为罕见。瓷勺内满书梵文,当与帝室的宗教活动有关(图8)。

图8.永乐青花梵文大勺

   军持,为外来语,最早见于晋代法显《佛国图》,意谓“净水瓶”。器身成梨形,下腹部有凸弦纹三道。唇口小预,细流而长;流口饰凸起弦纹三道。圈足内有不匀的刷釉痕。器座为由下而上的多级台面,其与器身连接处为一中空的球状凸起物(图9)。

图9.永乐青花花卉纹军持

   僧帽壶,比元代有所变化,线条刚柔相间,器型更匀称端庄(图10)。

图10.永乐青花僧帽壶

   永乐时,国力强盛,为发展对外关系,耀威异域,曾派遣巨大舰队六下西洋。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我们的陶瓷文化影响了伊斯兰世界,同时,景德镇陶瓷也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把传统陶瓷做成了伊斯兰金属器皿的造型,并在瓷器上绘制伊斯兰花卉。这些充满异国情趣的瓷器展示了永乐官窑擅长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创造出崭新的陶瓷艺术。这类器物中,有些完全仿自金属器皿,造型上变化不大,如八方烛台、双耳扁瓶、方流直颈壶、单把罐、折沿盆、器座(俗称“无档尊”)、剑口钵、笔盒、三壶连通器等;变化多的是扁壶,如:大扁壶、卧式扁壶、直口双耳扁壶、带座双耳扁壶等。另外绘有伊斯兰花纹,并为其所用的有壮罐、直口小足罐、卧足碗、直口大碗等(图11)。

图11-1.“群神宴”中的永乐青花大碗、永乐青花卧式扁壶、永乐青花双耳扁壶

图11-2.永乐青花折枝花卉纹直口碗、永乐青花器座

   这些仿伊斯兰器皿,造型奇异,生产难度极大,需要高超的成型技术才能完成。其中三壶连通器,造型复杂,工艺精湛,为极其罕见之孤品。该器造型奇特,口作盅状,盅底有花形筛孔,通过颈部的内管及其下的三扁管与三个带圈足的球状皿相连通,颈之外层以镂空花纹为饰。从断面观察,除了三个球状皿的下半截为轮制镟削成型外,其余部分均采用模印分段黏结而成,其转折结合处作子母口。故部件多,结构复杂,需由拉坯、印坯、雕镶等多工种配合才能完成。

  (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彩文章回顾
1、【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十二)明官窑青花鉴赏之洪武时期的鉴定要点
2、【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十三)明官窑青花鉴赏之永乐时期
3、【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十四)明官窑青花鉴赏之永乐时期的胎、釉与青花料
《古窑讲堂》本系列下期预告
【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十六)明官窑青花鉴赏之永乐时期的纹饰
 
分线
主讲:李一平
执行:阿 宝

100.jpg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