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五十二)乾清三案之永乐宫案

来源:  发布:  发布时间:2017-06-01 09:08:59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各位游客、嘉宾,大家好!
  为更好地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陶瓷文化知识经典旅游景区,景德镇古窑精心策划、特邀国内相关行业顶级专家,为您打开文化知识宝库!
  传承中华文明,立足千年瓷都景德镇,向世界讲述中国陶瓷文化的神奇与魅力。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古窑讲堂,现在开讲!
古窑讲堂
《周易·系辞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命是最可贵的,应当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保护生命。这是“乾清宫案”给予后人的历史启示。
2
北京社会科学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为您讲述大故宫(五十二)乾清三案之永乐宫案

乾清宫是明清皇帝的正宫。宫广九间,深五间。正中设宝座。上悬清顺治帝书“正大光明”匾。秘密建储锦匣曾放在匾的后面。宫为庑殿顶,重檐,黄琉璃瓦。宫内有暖阁,因宫宽广高大,分层并隔成若干间,便于居住。明清共28位皇帝,在北京乾清宫治居的,明朝有14位,清朝只有顺治帝和康熙帝两位。在乾清宫居住的明朝14位皇帝,各有各的宫廷故事。本讲主要介绍在乾清宫发生的永乐、嘉靖、天启三个宫廷案例的史事。

永乐皇帝,前面已经讲过,是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有突出的贡献,也有荒唐的故事。

永乐帝的后妃,《明史·后妃传》仅记载三人,实际上却是妻妾成群,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他最喜爱的徐皇后、王贵妃、权妃三位,都先他而死。永乐帝有四子、五女,都出生在他夺取帝位之前。永乐帝晚年,身体欠佳,脾气暴躁,发作起来,后宫遭殃。著名的有“二吕案”和“殉葬案”。

“二吕案”的缘由,要从权妃说起。永乐帝和他父亲朱元璋一样,都要朝鲜贡献美女。权妃是朝鲜进贡的美女,既“姿质秾粹”,貌美惊人,又“善吹玉箫”,能歌善舞,颇受永乐帝的宠爱,就是去沙漠北征,也带上这位美人。民谚说:“红颜薄命。”这位权妃,永乐十年(1412年),在永乐帝北征凯旋途中,死于山东临城(今枣庄市辖地)。事出突然,议论纷纷。一次权妃的宫女与吕美人在吵架中揭短说:吕美人因争风吃醋,串通宦官,从银匠家里买了砒霜,研成粉末,放在权妃胡桃茶里,将她毒死。永乐帝得知此情,顿时发怒,将有关宫女、宦官、银匠等处死。最惨的吕美人,朱棣命用烙铁烙她,折磨一个月,才将她杀死。这起案件,株连广泛,被杀者有数百人(时北京宫殿尚未建成)。

其实,这是一桩冤案。原来宫里有两位姓吕的美人。两位吕美人之间,也互相争风吃醋。后来权妃猝死,那吕美人甲便乘机诬告吕美人乙毒死了权妃,铸成了这桩惨案。

后来,吕美人甲和宫人鱼氏内行违规,与宦官私通。朱棣虽有察觉,但因宠爱吕、鱼二人,没有及时处置。当时后宫的宫人,生活寂寞,孤单寡欢,常与宦官相好,譬如一起用餐,一块喝茶,这种特殊关系,称为“对食”。这类情况,比较普遍,并不被认为是乱宫之事,但如果传播开来,毕竟是不体面的。吕、鱼二人知道隐秘泄漏后,觉得丢了脸面,竟然惧罪自缢。

吕、鱼二人自杀,事情就闹大了。永乐帝认为坏事都因吕氏所起,便把吕美人甲的侍婢都拘来审讯。这些侍婢不胜拷问,便被刑逼乱说,说是要谋杀永乐皇帝。既然刑问出了大逆之罪,一场刑杀大祸,铺天盖地而来。永乐帝愈是滥杀,愈觉得问题严重。宫内宫外,上上下下,彼此揭发,互相牵连,女子连娘家,亲戚连友人,被连坐杀者竟达2800人!

永乐帝晚年,患重风湿症,常卧病不起,精力也不行,但他还要仿效乃父朱元璋那样多妃多嫔多宫女,经常向朝鲜索要贡女。按说,朱棣登极时才42周岁,岁数并不算大,正当年富力强。朱棣为了发泄积愤,惩戒后人,让画工把吕美人甲与小宦官相抱的情景画下来。这时的永乐帝,成为一个丧心病态的虐待狂、杀人魔王。每次处死宫人时,他都要“亲临剐之”。有些宫女临刑前,知自己不免一死,便痛骂朱棣道:“自家阳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你自己阳衰,我们只有找年少貌美的太监,这有什么罪!

就在永乐帝疯狂杀人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就是永乐十九年(1421年)四月初八日中午,一场大雷雨,引发了火灾,将奉天(太和)、华盖(中和)、谨身(保和)三大殿烧毁。经过十几年的兴建,举全国民力,尽国库财力,他刚在正月初一登殿庆贺,时过百天,皇宫大火,遭火焚毁。永乐帝虽对外发布诏书,表示自责,但对内的杀戮,没有停止。

永乐帝的后宫,除“二吕案”外,还有“殉葬案”。

“殉葬案”是残暴的血案。历史上酋长、帝王死后殉葬,事例之多,不胜枚举。但到了明朝,已经进入十五世纪,竟然还有黑暗的殉葬制。

皇帝死后,妃嫔殉葬。明太祖朱元璋死,有妃嫔14人,俱身殉从葬。如李贤妃聪明俊秀,知书识礼。朱元璋病重,对守护在身旁的李贤妃说:“你十几年来与我朝夕相伴,我实在离不开你。你把两个哥哥唤进宫来,与他们见面,叙兄妹之情。”李贤妃明白朱元璋的意思,心里一酸,站起身来,躬身一拜,转身而去。不一会儿,太监奏报:“李娘娘悬梁归西了。”明洪熙帝仅在位一年,死后有四妃从葬。明宣德帝在位十年,死时有十妃从葬。同样,清初努尔哈赤死,有大妃阿巴亥(多尔衮母亲)等三人殉葬。明清皇帝死后妃嫔殉葬,最为残酷的是永乐帝。据朝鲜官书《李朝大王实录》记载:

及帝之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经而死。韩氏临死,顾谓金黑(丽纪韩氏乳母)曰:“娘,吾去!娘,吾去!”语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与崔氏俱死。(《李朝世宗大王实录》甲辰六年十月戊午)

这是一幅惨绝人寰的生人殉葬的黑暗图画。30多位妃嫔、宫女等,临死之前,被集合在乾清门内庭院的案桌前,已摆好了送行宴席,被赏一顿酒饭;尔后,被引向停放大行皇帝梓宫(棺椁)的乾清宫内,立在案旁啜泣。这时大堂已安设许多小木床,殉葬的妃嫔,在床上立着,放声大哭,声震殿堂。(查继佐《罪惟录·皇后传》)她们被迫把头伸进吊好的绳套里,站在旁边的宦官将床一撤,这些宫人便“升天了”!就连最受宠爱的韩氏和崔氏也在其中。韩氏临死前,呼喊着自己的乳母说:“娘,我去了!娘,我去了!”喊声未绝,床已撤去。殉葬者家属被称为“朝天女户”,受到优恤,父兄升官,辈辈世袭。殉葬者也会得到好听的谥号,并被葬入皇陵,但这无法掩盖殉葬制度对生命的野蛮绞杀。明初宫人殉葬的制度,直到明英宗遗诏中才被废除。

 
《精彩文章回顾》
1、【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四十九)康熙书房之书房创立
2、【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五十)康熙书房之书房翰林
3、【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五十一)康熙书房之书房之外
《古窑讲堂》大故宫下期预告
【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五十三)乾清三案之嘉靖宫案
 
 
分线
主讲:阎崇年
执行:阿 宝
萌

100.jpg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