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十二)明官窑青花鉴赏之洪武时期的鉴定要点

来源:  发布:  发布时间:2017-05-23 09:11:09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洪武时期的鉴定要点

   通过以上对洪武青花瓷器型、胎釉、纹饰的叙述,不难看出洪武青花与元青花十分相似,而且曾经被认为是元代遗物。某些器物虽然有永乐的影子,但仍有一定差异。因此,鉴定洪武青花瓷的关键是将其与元青花区别开,在具体鉴定中仍不外乎制作工艺、器物造型与纹饰几个方面。

   工艺方面

   (1)洪武青花的胎质比元瓷致密,总体上胎体不及元瓷浑厚,但有的器物恰恰相反,如:45厘米以上的大盘、玉壶春执壶与盏托反显得较元代厚重。

   (2)釉质肥润微泛青色,有的略带乳浊,有缩釉现象(图1)。

图1.洪武青花大盘上出现的缩釉现象

   (3)小碗和小盘类器物的足径变大,底足都施满釉。

   (4)大盘、大碗的底部无釉,但都刷有一层橘红色的浆料,人们称之为“窑红”,成为洪武时期的主要特点。这种窑红既与瓷胎中的含铁量有关,也与坯件装烧时所用垫砂的含水量有关,是坯件在高温下出现二次氧化而形成,因有明显的涂刷痕迹,故与所谓的“火石红”不一样(图2)。

图2-1.洪武青花花卉纹大盘底部 图2-2.洪武青花梅瓶底部

   (5)大盘的圈足处理也不十分规范,足壁的宽窄、挖足之深浅都不完全划一,但均呈“泥鳅背”。

   器型方面

   (1)墩子碗和敞口碗是洪武时出现的新器型,到永乐、宣德时,墩子碗的器型趋于小巧,器壁也更薄;敞口碗则因圈足增大、器壁变浅而演变为所谓“窝式碗”。

   (2)玉壶春瓶,元代颈部细长,颈以下渐广,椭圆形腹,圈足略高并稍稍外撇。洪武时颈部明显缩短变粗,腹部也较其丰满,垂腹的重心下移。

   (3)元代杯托的盘心是平的,洪武杯托中间有一圈凸棱,这种厚胎盘式盏托为洪武时的典型器物,而薄胎平盏盏托洪武仅见一件,算是孤例。

   纹饰方面

   (1)菊花,元代多作辅助纹饰,洪武为主题纹饰,菊呈椭圆形,花芯作斜网格纹,菊为重瓣,内层线描不填色,外层花瓣填色;这种扁菊花形式不同于元代,永、宣时也十分少见(图3)。

图3-1.洪武青花折枝菊

图3-2.洪武青花菊纹执壶

   (2)牡丹,元代牡丹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一是花大叶大,在写实的基础上大胆夸张;二是从多角度来表现,有平视、仰视、俯视和剖视。洪武牡丹画法虽与元代相似,也从平视、俯视的角度来表现牡丹的多姿,但少了仰视和剖视的效果,也缺少元代的宏伟气势(图4)。

图4-1.元青花牡丹纹 图4-2.洪武青花牡丹纹

   (3)变形莲瓣,洪武莲瓣纹常每瓣间互相借用边线相连,而元代则每瓣分开各自独立(图5)。莲瓣内,元代常常精心描绘各种花卉、如意云头或杂宝等,而洪武却多见单线勾描的涡卷纹、宝相花等。

图5-1.洪武青花莲瓣纹 图5-2.元青花莲瓣纹

   (4)云肩,元代的宽大,一般四个或六个,内绘动物、花卉等各种纹饰。洪武的云肩云头变小,仅作辅助纹饰(图6)。

图6-1.元青花云肩纹 图6-2.洪武青花云肩纹

   (5)回纹,元代的回纹以单个回字排列而成,洪武的回字纹均作一正一反二回一组,与青铜器上的勾连云雷纹相类似。

   (6)蕉叶纹,元代的蕉叶纹中茎满色,而洪武蕉叶纹的中茎仅以线条勾出而不填色,元代蕉叶狭长瘦尖,而洪武蕉叶则稍阔(图7)。

图7-1.洪武青花蕉叶纹 图7-2.元青花蕉叶纹

   (7)海涛纹,洪武用一起伏的粗线条画潮头,细线画水波,潮头排列规矩。元代潮水留白多,给人以强烈的动感(图8)。

图8-1.元青花海涛纹

图8-2.洪武青花海涛纹

   (8)特有的宝相花,在不同的花瓣中绘制不同形式的花蕊,似乎代表不同的花卉品种(图9)。

图9.洪武青花宝相花 对比

  (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彩文章回顾
1、【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八)明官窑青花鉴赏之洪武时期
2、【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九)明官窑青花鉴赏之洪武时期的器型特点
3、【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十)明官窑青花鉴赏之洪武时期的胎、釉与青花
《古窑讲堂》本系列下期预告
【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十二)明官窑青花鉴赏之洪武时期的鉴定要点
 
分线
主讲:李一平
执行:阿 宝

100.jpg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