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景德镇传统瓷业纵观(十三)
各位游客、嘉宾,大家好!
为更好地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陶瓷文化知识经典旅游景区,景德镇古窑精心策划、特邀国内相关行业顶级专家,为您打开文化知识宝库!
传承中华文明,立足千年瓷都景德镇,向世界讲述中国陶瓷文化的神奇与魅力。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古窑讲堂,现在开讲!
永乐帝迁都北京,是惊天动地的壮举,更是影响千秋的决策。
郭沫若先生在景德镇写的诗云:“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
瓷国、瓷都、瓷业、瓷器,一个“瓷”字,景德镇就这样和世界紧密联系着;经济、科学、艺术、文化,一个“瓷”字,景德镇就这样闪亮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还是一个”瓷”字,景德镇就这样在世界上创下了一个千年不衰的品牌。
百闻不如一见,走进景德镇,走进古窑,融人“瓷”的世界,才能领略到瓷都的文化深度,瓷业的科技高度和瓷器的艺术亮度。
2000年10月17日,钱其琛副总理在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视察、游览,他欣然命笔写下了“奇瓷神韵”四个大字。走进景德镇感受陶瓷历史文化及其在今天的发扬光大,您能领略到景德镇瓷韵的神奇。
——周荣林:《千年瓷韵》(2004置镇千年)
制瓷工艺·圆器修模与圆器拉坯
圆器之造,每一式款,动经千百,不模范式款断难画一。其模子必须与原样相似,但尺寸不难计算放大,则成器必较原样收小。盖成坯泥松性浮,一经窑火松者紧、浮者实,一尺之坯止得七八寸之器,其抽缩之理然也。欲求生坯之准,必先模子是修,故模匠不曰造,而曰修。凡一器之模,非修数次,其尺寸、款式烧出时定不能吻合。此行工匠务熟谙窑火、泥性,方能计算加减以成模范。景德一镇,群推名手,不过三两人。
文中阐明了模子制作时必须放大的原因。模型要修数次后尺寸方能吻合,必须按窑火和泥性计算出的尺寸修整模型。
圆器之制不一,其方瓣棱角者,则有镶雕印削之作。而浑圆之器,又用轮车拉坯,就器之大小为二作,其大者拉造一尺至二尺之盘、碗、盅、碟等。车如木盘,下设机局,俾旋转无滞则所拉之坯方免厚薄偏侧,故用木匠随时修治。另有泥匠抟泥融结置于车盘,打坯者坐于车架,以竹杖拨车使之轮转,双手按泥随手法之屈仰收放以定圆器款式,其大小不失毫黍。
主要讲述圆器的拉坯制作。其中说到木匠随时修治轮车,泥匠抟泥融结,拉坯者则以杖拨车,双手按泥,屈仰收放。工艺水平是“大小不失豪黍”。
(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