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大故宫(三)永乐迁都之白日噩梦

来源:  发布:  发布时间:2016-06-22 15:57:55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各位游客、嘉宾,大家好!

为更好地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陶瓷文化知识经典旅游景区,景德镇古窑精心策划、特邀国内相关行业顶级专家,为您打开文化知识宝库!

传承中华文明,立足千年瓷都景德镇,向世界讲述中国陶瓷文化的神奇与魅力。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古窑讲堂,现在开讲!

古窑讲堂
大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永乐皇帝身着龙袍,端坐在奉天殿(太和殿)的宝座上,接受百官朝贺,庆祝新年的到来,也庆祝新落成的皇宫——紫禁城宫殿正式启用。从这一天开始,北京正式升格为明朝的都城,南京则成为陪都。从这一天开始,大明皇宫正式登上历史文化的舞台!

永乐帝迁都北京,是惊天动地的壮举,更是影响千秋的决策。

2
北京社会科学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为您讲述大故宫(三)永乐迁都之白日噩梦

燕王朱棣登极称帝,不仅遭到建文儒生的抵制,而且遭到建文官员的反抗。这突出反映在永乐帝的一场白日噩梦里。

永乐皇帝的白日噩梦是怎么回事呢?

一天,永乐皇帝在南京皇宫迷迷糊糊地做了个白日梦,梦见一个叫景清的人手持宝剑,绕着皇帝宝座跑,想要追杀他。他赶快退避,退得愈快、追得愈快,退得越慢、追得越慢。景清,这个人是大有来头的。

景清何许人也?本姓耿,讹姓景,陕西真宁(今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人,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建文帝曾派北平参议景清,从南京到北平,察看燕王府的行动。燕王宴请景清,见他言论明爽,举止清雅,心中大加赞赏。景清公事后返回南京。燕王朱棣攻占南京,夺取皇位后,委任景清,官复原职。景清却“身在曹营心在汉”,八月十五早朝时,怀揣利刃,违制独穿绯(大红色)衣上朝。待朱棣下朝出殿门时,景清突然犯驾,挥起利刃,刺向皇帝(一说被搜出),被御前侍卫擒拿。永乐帝责问,景清答:“欲为故主报仇耳!”且高声谩骂。永乐帝命敲掉他的牙,景清边被敲牙,边破口大骂,口中鲜血喷向朱棣的龙袍。朱棣气急败坏,下令将景清剥皮,揎上草,戴枷锁系在长安门。后朱棣御驾经过长安门,系索忽断,“皮草景清”,趋前数步,状如犯驾。永乐帝大惊,命焚烧之。随后,永乐帝白天睡觉,梦见景清围绕御座追杀他。惊醒之后,吓出一身冷汗,命诛其族,籍没其乡。(《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八)像胡闰之狱,“所籍数百家,号冤声彻天。”(《明史·陈瑛传》卷三百八)永乐帝觉得在南京杀人多、阴气重,实非久留之地。他不愿再以南京为都城,决意迁到自己的“龙兴之地”北平。

礼部尚书李至刚等,遵照永乐皇帝的旨意,在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十三日,就明朝迁都一事上奏:北平为皇上龙兴之地,请立北平为京都。永乐帝制曰:“可。”(《明太宗实录》卷十六)明朝决定迁都北平。

朱棣以杀其弟相威逼。方孝孺面对胞弟孝友即将临刑而潸然泪下,其弟吟诗道:“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回家山。”(《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八)

然而,朱棣决定迁都北京,仅仅是因为白天梦见景清犯驾吗?仅仅是因为在南京杀人过多,阴气太重吗?其实如此重大决策,必有更为复杂的考量:

第一,北京是“龙兴之地”,根基稳固。永乐帝认为,北平风水好,成全了他的皇帝梦,而南京有鬼魂犯驾,风水对自己不利。朱棣在北平经营20多年,基础深厚,而南京则遍布前朝遗民,人心不稳,所以,还是回大本营北平为好。

第二,北京是雄险之区,位置重要。北京“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沃壤千里,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诚帝王万世之都也”。当时的故元势力,“控弦之士,不下百万”,严重威胁明朝北方安全。都城设在北京,“天子守国门”,利于北边防务。

第三,北京是居中之地,交通便利。古代交通不便,四方入贡,道里均匀,为联通九州八方,都城位置宜居天下之中。盛明疆土,北到黑龙江入海口和库页岛(今萨哈林岛),南达曾母暗沙,北京的地理位置,约略南北居中。那时候没有汽车、飞机、高铁,交通主要靠陆运和水运——京杭大运河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条大江河,北京则为这条大运河的起点。

第四,北京是帝王之都,积淀丰厚。北京自辽南京、金中都,到元大都,作为帝都,已绵延400多年。北京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有大气象,有帝王气。

所以,永乐帝迁都北京,从当时或从后来看,都是正确、重大的决策。

从决意迁都北平,到正式定都北京,经过了18年。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下诏以北平为北京;永乐四年(1406年)闰七月,朱棣诏建北京宫殿;永乐七年(1409年)以后,朱棣多次北巡,长期住在北京,而以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监国。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建成。尔后,朱棣下诏:明年正月初一日,以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举行庆贺大典。

定都,对于一个政权、一个君王来说,是一件头等大事。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成了气候,要决定都城,在凤阳、金陵(今南京)、开封、洛阳、西安、北平(今北京)之间犹豫不决。一天,他让群臣写诗表示自己的意见。儒士邓伯言献诗说:“鳌足立四极,钟山一蟠龙。”(《七修类稿》卷十二)这诗契合了朱元璋定都金陵的意向。朱元璋在金銮殿上拍案高声朗读这首诗,邓伯言误认为皇帝震怒,自己小命完了,当堂吓得昏死,被抬出东华门时才苏醒过来。

迁都,也同样是惊心动魄的。历来迁都,都极艰难,前朝经验,历历在目。北魏孝文帝以争战为名,胁迫贵族从大同迁都洛阳;金海陵王也是毁掉上京(今哈尔滨市阿城区),逼迫贵族迁到中都(今北京);努尔哈赤从辽阳迁都沈阳,八大贝勒反对,他独自行动,诸贝勒们看老爷子走了,也只好跟着走。永乐迁都,既有雄才远略的一面,也有被逼无奈的一面。直到明朝覆亡,黄宗羲等仍在议论,如果都城还在金陵,明朝就可能摆脱覆亡的命运。如果不是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恐怕早在英宗朝“土木之变”时,明朝可能已丢掉北方的半壁江山。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开始,北京继元大都之后,再次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在元、明、清三代,是全中国的政治中心,而今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永乐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为什么这样说?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北方边境。

第二,派遣郑和下西洋,完成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

第三,编修《永乐大典》,为中华文化史上的盛事。

第四,营建都城北京,为人类增添了一份世界文化遗产。

朱棣和他的皇父朱元璋一样,虽都有历史大功绩,但也有历史大罪过——他们都漠视生命,特别是漠视士人生命,对于异己者,滥施淫威,残暴屠杀。

我们在电视荧屏上,常能看到雄伟壮丽的紫禁城,看到巍峨壮观的故宫三大殿,看到三大殿中建筑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太和殿(奉天殿)。我们把时间往前推590年。在大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北京,在中国,在亚洲,在世界,发生了一个历史性的大事件:永乐皇帝身着龙袍,端坐在奉天殿(太和殿)的宝座上,接受百官朝贺,庆祝新年的到来,也庆祝新落成的皇宫——紫禁城宫殿正式启用。奉天殿(太和殿)前,香烟缭绕,鞭鸣乐奏,文武百官,山呼万岁。礼毕,举行盛大宴会,招待文武百官及朝贡使臣。

从这一天开始,北京正式升格为明朝的都城,南京则成为陪都!

从这一天开始,大明皇宫正式登上历史文化的舞台!

总之,永乐帝迁都北京,是惊天动地的壮举,更是影响千秋的决策!

永乐帝诏建的北京城和北京皇宫,先定下一条中轴线。这条中轴线及坐落在中轴线上的皇宫,居于“天下之中”,有些什么故事呢?

 
《精彩文章回顾
【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一)永乐迁都之燕王装疯
【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二)永乐迁都之血色诏书
《古窑讲堂》大故宫下期预告
【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四)天下之中之哪吒传说
 
阎崇年

100.jpg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