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景德镇传统瓷业纵观(六)

来源:  发布:  发布时间:2016-05-17 15:23:48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各位游客、嘉宾,大家好!
为更好地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陶瓷文化知识经典旅游景区,景德镇古窑精心策划、特邀国内相关行业顶级专家,为您打开文化知识宝库!
传承中华文明,立足千年瓷都景德镇,向世界讲述中国陶瓷文化的神奇与魅力。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古窑讲堂,现在开讲!
 
1.jpg
 

制瓷历史·制瓷中心——景德镇明代瓷业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宋代是百花争艳,但经由元代的过渡到明代,变成了几乎是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到明代中期以后,景德镇的瓷器几乎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而高质量瓷器的独占者——宫廷所用的瓷制品,也几乎主要由景德镇供应。

1.jpg

洪武年间御器厂设置以后,为了满足宫廷需要,便不惜代价,向高、精度发展,促使景德镇的制瓷业不断扩大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也带动了民窑的进一步发展。而民窑在扩大市场的基础上,也精益求精,到嘉靖以后,宫廷所需的御器——钦限瓷器,实际上是由民窑中“官古器”户烧造的。

明代民间的中、上阶层居民,几乎普遍使用景德镇民窑所产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明代外销瓷的数量也是巨大的,近年来东南亚地区,尤其印度尼西亚等地,经常有大批明代完整瓷器的发现,数量惊人,中东地区同样十分可观。明代晚期,中国瓷器远销欧美各地,墨西哥在修筑地铁时还发现了明代五彩瓷的碎片。

3.jpg

承宋元变革的成果,明代景德镇制瓷成型、装烧等工艺又有一系列的创新。瓷器表面装饰,由一种色釉发展到多种色釉,由釉下彩绘发展到釉上彩绘,除青花以外,又出现红绿彩、五彩、素三彩、色地加彩、青花斗彩等新的装饰技法,形成花团锦簇、争奇斗艳的局面。

 

4.jpg

景德镇明代瓷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为洪武到宣德时期(公元1368年—1435年)。洪武瓷器以青花和釉里红为主,风格上具有元瓷的遗风。永乐和宣德时期是明代瓷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永乐瓷以青花、鲜红釉和甜白釉最为著名,并新创了低温黄、绿釉彩瓷的新品种。宣德器更为成熟,品种大大增加,其发色浓艳深沉的青花瓷成为明代青花瓷之冠。这时新创的品种有斗彩、青花填黄、青花填红、洒蓝、天青釉等,斗彩是将釉下青花与釉上红、绿、黄、紫等色巧妙地“逗”(斗)在一起,形成争奇斗艳的效果。明中期为正统到正德时期(公元l436年—1521年)。正统、景泰、天顺年间,政治动荡,官窑器生产甚少,在陶瓷史上有“空白期”之称,这时期的瓷器具有早期向中期过渡的特点。成化瓷器是明代瓷器发展的又一高峰,其瓷质细润晶莹,薄如蛋壳,品种以青花和斗彩著称,此时青花呈色淡雅,别具一格,而斗彩在宣德基础上达到了明代的顶峰,其代表的器物有鸡缸杯、天字罐等。弘治、正德基本上继承了成化的传统,但也有一些创新、发展,如弘治的黄釉、白釉刻填绿彩,正德的素三彩、孔雀绿釉等。明晚期为嘉靖到崇祯时期(公元1522年—1644年)。此时期官窑已趋衰落,民窑得到了全面发展,宫廷所需的御器大多已由民窑中的“官古器”户烧造。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瓷器的产量很大,加之大量外销,更推动了民窑瓷器的发展,此时瓷器的主要品种为青花和五彩。青花瓷因改用了回青料,呈色浓艳泛紫,别具特色,五彩瓷颜色众多,红浓绿艳,极为兴盛。

5.jpg

明代瓷器造型总的特点是丰满、敦厚、庄重、简洁、实用。纹饰上具有图案化、程式化的特点,流行缠枝花卉和吉祥图案。永乐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署款,永乐以后官窑器物开始书写本朝年号款。民窑器物款识多样,有吉祥款、堂名款、图记款、干支款、人名款、伪托款等。

6.jpg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