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龙窑成功复烧再现千年瓷都繁荣胜景

来源:瓷都晚报  发布:张怡  发布时间:2012-11-01 14:23:02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滚滚流淌的昌江水养育了一代代瓷都儿女,千年不息的窑火创造了灿烂的陶瓷文明。陶瓷是火的艺术,火是生命的象征。2012年10月19日的瓷都景德镇,宋代龙窑窑火再度燃起。而与之同时点燃的还有明代葫芦窑和元代馒头窑。此次宋、元、明三朝典型古瓷窑窑火同时点燃可谓一次穿越千年时空的对话……

 

历代瓷窑集中再现意义重大

 

  一直以来,古窑民俗博览区作为我市唯一集中再现千年瓷都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的景区,在国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很高的美誉度。特别是近三年来,古窑民俗博览区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更是引人瞩目。记得在2009年,古窑民俗博览区恢复了传统制瓷的手工生产作业线,修复了清代镇窑,恢复了它的原貌。同时,在镇窑停止生产10多年后,又让它重新燃起了熊熊窑火。2010年,古窑民俗博览区又成功重建复烧了明代葫芦窑。2011年重建的元代馒头窑又在古窑民俗博览区矗立起来,复烧的窑火映红了瓷都的夜空。而今年,按照系列复烧历代瓷窑的计划,古窑民俗博览区在2012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召开期间,浓墨重彩地重建复烧景德镇宋代龙窑,再现宋代瓷都景德镇陶瓷产业的繁荣胜景。

 

  对于再现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来说,历代瓷窑的复烧意义重大,它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的有效保护和传承。通过恢复传统制瓷成型生产和烧炼生产的形式,使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在生产线上得到动态保护,使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

 

此次重建复烧的龙窑依山坡而建。龙窑为我国传统陶瓷窑炉之一,因形状似龙而得名。

 

  龙窑结构简单,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窑头设有单独的火膛,其余燃烧室均在窑床的通道内,投柴口设在两侧窑墙上的拱脚处,对称排列。一般以茅草、树枝等为燃料。其优点是造价低、装烧量大,并可充分利用余热。利用自然山坡建造,火焰抽力大,并可形成烧造青瓷、影青瓷的还原气氛。龙窑为景德镇宋代瓷业的兴盛作出了杰出贡献。景德镇湖田、瑶里、丽阳等多处发现有宋代龙窑遗址。

 

龙窑复烧难度史无前例

 

  “窑头的角度只有20度,这个角度够不够?这个地方无论过小或过大都是对燃烧不利的。过小,就密度不够;过大,就速度不够。”2012年4月7日下午,景德镇宋代龙窑窑炉重建方案研讨会正在伊龙大酒店举行。在会上,对于在重建方案中可能出现的一个个细节问题,宋代龙窑复烧专家顾问团的专家们都在仔细讨论着。

 

  其实,早在2011年年底,专家们就赴瑶里、丽阳和浙江龙泉等地的宋代龙窑遗址进行了现场考察,通过考察取得了第一手的宝贵资料。而据文史记载,龙窑的长度大致在20至50米,而烧陶器的龙窑长度可以达到80米至100米,宽度大致在1.5米至2.5米,高度在1.6米至2米。龙窑分窑头、窑室和窑尾三个部分,窑头因为火焰集中,空间比较小,窑室的空间最大,窑尾空间介于窑头和窑室之间。

 

  由于龙窑的结构复杂,其复活难度要大于之前复活的葫芦窑和馒头窑,窑炉专家和挛窑师傅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成功实现了宋代龙窑今年瓷博会期间在古窑民俗博览区内成功复活。

 

  经过分析,宋代龙窑重建复烧专家组决定将此次复活的宋代龙窑尺寸定为:斜长31米。

 

  窑头处倾斜度为20度,窑房处为15度,窑尾处为11度,平均坡度14.3度。火膛内宽1米,高度1.米,中部最宽处为2米,窑尾宽1.5米。此次复活的龙窑有窑门2个,烟囱下方呈椭圆形,高5米。窑炉容积大约为100立方米,投柴口在窑每侧有17个,间距1米。

 

一炉窑火跨越千年谱写制瓷神话

 

  在今年瓷博会期间,古窑民俗博览区第一次将宋、元、明三朝古瓷窑同时点火复烧,其中首次复活的宋代龙窑可烧制万余件瓷器。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宋代龙窑在陶瓷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龙窑所烧制出的“青白瓷”是制瓷史上的创新,从而让景德镇在北宋景德年间一跃成为世界制瓷中心,宋真宗因此赐名昌南镇为“景德镇”。为再现宋代青白瓷制作工艺,专家学者们经过反复论证,成功绘制出龙窑窑炉图纸,将距今千年的宋代龙窑复活,为中国制瓷史谱写了新的“神话”。而在此次点火复烧活动中,古窑民俗博览区还特别邀请到著名影视明星陈建斌和北京、伦敦两届奥运会跆拳道比赛冠军吴静钰为复烧活动添彩。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汪立耕在点火仪式上表示,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陶瓷名镇,千年不熄的窑火给景德镇留下丰富而宝贵的陶瓷文化遗产。近年来,景德镇以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强市为目标,大力弘扬优秀的陶瓷历史文化,遵循“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文物科学利用之路,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汪立耕介绍说,“陶瓷、旅游、航空”是我市重点打造的三张主牌。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古窑扎实开展创5A景区活动,体现了瓷都人民开拓创新、扎实奋进的精神风貌,让景德镇人引以为傲的世界冠军吴静钰正是如此,全市上下在推动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宏伟事业中,更需要弘扬这种精神,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更加彰显陶风瓷韵的魅力,把景德镇建设得更加幸福美好。

 

  吴静钰谈到,能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回到家乡景德镇参加复烧活动,她非常高兴和激动。她说:“我是瓷都景德镇人,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以家乡为骄傲,是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厚重的文化熏陶了我,千年延烧、映照世界的窑火激励了我,我的心情就像站在奥运会领奖台上一样高兴。”陈建斌表示,景德镇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魅力无穷的城市。这座城市生产的瓷器1000多年来风靡全球,人们争相收藏,是世界上流行时间最长的奢侈品。他能够来到世界著名的瓷都,踏上这片神奇的热土,他感到由衷的兴奋,也了却了多年的心愿。

 

宋代青白瓷跨越千年重返人间

 

  10月22日一大早,随着窑工们一声“开窑咯!”的呐喊,把桩师傅把窑门打开,窑工们把一个个“匣钵”陆续从窑里搬出,大量釉面莹润、色彩艳丽的精美瓷器呈现在大家面前。从19日正式点火,经过20多小时高温烧炼,在古窑民俗博览区,数百人一起共同见证了宋代龙窑复烧后开窑认证这一重要历史时刻。

 

  开窑当天,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锣鼓喧天、彩旗招展,景德镇宋代龙窑、元代馒头窑、明代葫芦窑开窑认证仪式隆重举行。窑工们先后来到龙窑、馒头窑和葫芦窑打开窑门,伴随着精美绝伦的瓷器一件件被搬出窑外,记者们蜂拥而至,数不清的闪光灯在窑前闪烁,记录了这一令人激动、难忘的时刻。

 

  在此次宋、元、明三朝典型古瓷窑的开窑,大量具有时代代表性的由龙窑、馒头窑、葫芦窑烧制的陶瓷精品呈现在众人眼前,釉面莹润,美轮美奂。在随后举行的认证仪式上,众多古陶瓷专家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代表现场点评了刚刚出窑的陶瓷精品,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对柴窑烧制陶瓷的特点作了介绍,并一致认为新出窑的瓷器精美绝伦,完全体现了柴窑的特点,无论从釉质、器型、通透度来看都属于优等品,展示了景德镇精湛陶瓷制作、烧成技艺,是一次成功的复烧。

 

  相关古陶瓷鉴定专家向记者介绍说,因为此次开窑的宋代龙窑、元代馒头窑、明代葫芦窑都是利用松木为原料进行烧制的,松木燃烧的油脂在燃烧的时候对瓷器有一个滋润和稳定的作用,所以此次烧制的瓷器颜色都很均匀。中国古陶瓷专家、北京故宫博物院古陶瓷部主任吕成龙说,这次龙窑烧制的仿宋代清白瓷釉色深浅不一,光亮、造型逼真,真实再现了宋代器物的特色,再现了宋代景德镇瓷业高峰时期的水平。

 

  据了解,从清代镇窑首次复烧开始,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一直窑火不断,连续的复烧已经将失传的技艺重新拾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历代古瓷窑的动态保护。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管理处主任陈武平介绍说,希望能通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的系列复烧活动,不断提高和保护传承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的工作水平。

 

  国家文博研究员、宋代龙窑专家顾问团团长周荣林对记者介绍说,此次复烧与以往不同,其特色在于宋、元、明三朝古瓷窑同时复烧,同时开窑,而且每个年代的古瓷窑分别烧制与其同年代的典型瓷器。宋代龙窑中复烧的瓷器主要以青白釉瓷为主。元代馒头窑中复烧的瓷器主要以元青花瓷为主,其中元青花是元代工艺创新的划时代陶瓷产品。而在明代葫芦窑中,主要以复烧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陶瓷艺术品为主。

 

  中国瓷都景德镇具有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历代典型瓷窑包括宋代龙窑、元代馒头窑、明代葫芦窑和清代镇窑。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管理处主任陈武平说:“龙窑复烧成功后,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形成宋、元、明、清四代完整的窑系,让广大游客更全面地了解景德镇古代烧造技术的演变历史。”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