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谈非遗的“活态传承,重在落实”

来源:  发布:  发布时间:2012-06-14 09:38:16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Fl201206141028068591.gif

李一平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活态传承,重在落实”。我觉得这个主题非常好。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文化遗产而言的。所谓文化遗产,是有实物遗产的。比如大家都知道文物,它是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它本身可以通过它自身的存在,向大家讲述它的历史,让大家从它身上了解到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没有具体的反映,体现不出来。所以今天的“活态传承”讲的非常好。
 
  所谓“活态传承”,总归一点,大家所在的地方——古窑。古窑,我们看到的每一项活动,作坊里面的每一项技艺,它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我们看到拉坯、利坯和几个窑炉,这些都是“活态传承”在实践中的一种表现。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古窑,它是我们看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实实在在的表现在大家面前,这就是“活态传承”。这个“活态传承”做的最好的,严格来讲是古窑。它集中把景德镇陶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活态传承”让世人看到了。这里应该是我们“活态传承”实践的最好的一个地方。这是讲到“活态传承”。

  那么“重在落实”这一条我觉得非常重要。

  1、我从事文物工作三十年,五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景德镇是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但是景德镇人晓得,作为景德镇老艺人存在的意义,很想把老艺人的经验、手艺给传承下去。曾经通过技术合作,有了很多老艺人的资料,但是没有体现“活态传承”。八十年代以后,这里建立了古窑,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在活动方面没有现在做得好,所以说落实非常重要,没有落实,实际上就是空的。

  2、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它都是口耳相传、手手相递。很多人家里都说这是家传密技,不授外人,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如果我们不发展、不联系的话,很可能还有危险。同时,因为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有“活态传承”的经济价值,第二个实用。

  现在我们还面临着一个陶瓷行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景德镇“匣钵”的制作。因为现在的窑炉改变了,推出了梭子窑,那么“匣钵”就几乎不使用,使用的量也非常小,所以“匣钵”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在这也呼吁一下。我觉得现在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成立了研究保护中心,严格来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很好的,采取了很有效的保护措施,但是不“重在落实”的话,确实还存在危险。最好我觉得对“匣钵”这个东西,我觉得尽管现在使用价值不很高,不经常做,所以希望在我们的保护当中,“匣钵”的制作也能“活态传承”,也能够在古窑再现。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